與物價水平挂鉤 讓貧困標準脫貧
2011-03-04   作者:楊濤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1985年,中國將人均年純收入200元確定為貧困線,2009年這一標準為1196元,24年來增長約5倍;而在此期間,中國GDP由7780億元增至33萬億元,增長42倍。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紫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沈雯在遞交給全國兩會的提案中稱,太低的貧困線讓過億居民人為“被脫貧”,建議現有貧困線應至少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東方網3月3日)
  根據我國2009年新貧困線為人均年純收入1196元,貧困人口為4300多萬,然而,如果按照聯合國的“一天收入低於一美元即為貧困人口”的標準,那麼,我們的貧困人口應當為1.5億。兩者相差懸殊。
  當然,由於實際購買力的差別,我們未必要完全照搬聯合國的貧困標準,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即便人均年純收入超過了1196元,以現有的人民幣購買力來講,恐怕仍然屬於貧困線以下。更何況,貧困的標準並不能以吃飽飯為標準,人在世界上生存,還要接受教育、有病要治療,等等,如果連這些也得不到保障,他也仍然屬於貧困人口。
  標準太低,會讓一部分人被“脫貧”。而數字上的“脫貧”容易讓決策者産生錯誤判斷,從而減緩扶貧的力度。這就使得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權更加得不到保障,貧富懸殊進一步拉大,社會矛盾衝突加劇。
  貧困線標準的“脫貧”,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時俱進,與物價水平直接挂鉤。判斷一個人是否貧困,要以他的收入能否保障他最基本的生存為標準,他是否能吃得起飯,是否能接受最起碼的教育和醫療。並且,這些標準不能固定不變,而是根據物價水平來確定。最好是建立貧困線標準與物價水平相&&的機制,當物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時,自動且及時修改貧困線標準。如此,才能讓決策者知道我們貧困人口的準確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
  其實,亟待與物價水平相挂鉤的,遠遠不止貧困線標準。例如,目前代表、委員正在熱議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1980年我國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至今,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經歷過兩次調整,從最初的800元提高至2000元。目前,新的標準即將提交人大審議。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之所以在每年“兩會”都會成為熱點,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一標準並沒有與物價水平相挂鉤,近些年,物價不斷地上漲,個人所得稅的免稅標準也就每年都要拿出來討論。如果個稅能與物價指數聯動,也就不必年年拿出來討論了,這將大大緩解民生之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當前消費物價水平到底有多高 2010-11-11
北大學者稱今年物價水平料4% 2010-10-29
董先安:總體物價水平穩定 2009-08-31
通脹預期抬頭 四季度物價水平將現正增長 2009-06-25
明年的物價水平肯定會低於今年? 2007-12-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