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背不動“第一能源消費國”
2011-03-01   作者:譚浩俊(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譚浩俊

  據報,中國能源研究會近日公布,我國去年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因此成了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這不是中國經濟追求的目標,更不是應當出現的結果。
  也許,很多人都還清楚地記得,在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大會上,儘管中國作出了極大的努力和莊嚴的承諾,參加會議的中國領導人和代表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斡旋,並得到了多數國家的認可和接受,但美國等發達國家仍然給中國施加了強大壓力,設置了太多障礙。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費大國,減排壓力很大。同時,中國又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任務很重,能源消費控制的難度很大。
  造成中國能源消耗過多、減排壓力過大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能源利用率的過低和循環利用水平不高。雖然經過努力和大力探索,並將節能降耗指標與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結合起來,能源利用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能耗強度也在持續降低,特別是去年,單位産值能源消費量又下降了4%,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能耗強度仍分別是美國的3倍和日本的5倍。這樣的利用率和效率,不僅會加大中國對能源需求和供應的壓力,也會大大降低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雖然按照有關分析,隨着GDP增速預期的放緩,能源消費需求的增速也會放緩,但如果能源的利用率和循環利用的水平不能有效提高,能耗強度和單位産值能源消費量不能在未來幾年內大幅下降,中國將繼續身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之“名”, 而隨着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中國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劣勢還將進一步擴大。
  而從今年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和銀行的信貸投放速度來看,要想真正放緩GDP增速預期,難度委實不小。只要地方政府不能從根本上弱化對GDP的追求,粗放發展的現狀就很難得到根本改變;另一方面,隨着東部地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製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速度也會加快。但不容忽視的是,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産業,一般都對資源要求很高、能源消耗較大。一旦形成大規模轉移,中國將進入新的能源消耗階段,這對能源供應和價格管理、減少排放,勢必構成強大壓力。
  尤其必須引起重視的是,雖然能源價格越來越高,能源供應壓力越來越大,但是,不少企業仍滿足於只要有市場、只要不虧損就能生産的格局,顯然尚未真正認識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什麼減排任務會前松後緊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由於新能源在推廣過程中也存在價格過高、使用不太穩定等問題,企業利用新能源的積極性也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能源消費的控制和約束。
  企業節能降耗意識不強,能源消費過多,固然與企業素質有關,如果在政策制定和扶持、資金的分配和調度、信貸工具的運用和調節等方面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往往是,對節能降耗做得好的企業,雖然有獎勵政策,但力度明顯不夠;對高能耗、高浪費的企業,雖然有處罰規定,但力度明顯不大,無法讓企業在“疼痛”中增強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意識。所以,無論是獎勵還是處罰,都應加大力度,提高有效性。特別是對新能源的推廣和運用,期待&&更多、更有引導力的獎勵政策和推廣手段。日本為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已決定由政府出資331億日元,用於補助企業減少稀土利用和回收再利用設備的投資。我國由此是否獲得些什麼啟示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抑制通脹和資産泡沫要多管齊下 2011-02-21
CPI低於預期,通脹警報並未解除 2011-02-17
行業收入差距不僅是分配問題 2011-02-14
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四大注意 2011-02-09
渝、滬版房産稅,哪個更適用 2011-01-3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