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産公開應是大勢所趨
2011-02-28   作者:銀玉芝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發布《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2011)》。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組去年以公眾和公職人員為對象,就公職人員財産監督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7成公職人員認同公開財産。
  雖然結果令公眾感到詫異,但是從民心所向和世界各國的實踐看,這一結果也並不意外。我們有理由相信,既然有大部分公職人員的支持,官員財産申報制度應該可以盡快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官員財産申報制度,這一被全世界公認的“陽光制度”儘管早在1995年,中辦和國辦即頒佈了《關於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收入申報的規定》予以明確。2001年6月,中組部和中央紀委又頒佈了《關於省部級現職領導幹部報告家庭財産的規定(試行)》。但這些規章,僅停留字面階段,不僅疏漏了幹部家庭成員,而且申報也僅僅停留在內部。
  從方法和程序上説,缺乏透明,也不嚴格,同級申報更不具備約束力。媒體不能披露,普通民眾更無可能也無途徑知曉。所謂申報,幾近形同虛設。陳良宇等任何一位貪腐官員,一路升遷到墮落,最後接受審判,都證實了這一點。所以,從根本上説,官員財産申報制度落實的關鍵在於立法層面,在於全國強制性實施官員財産申報制度。從最高層始,提高執行力度,嚴格申報程序,提高透明度,讓媒體和民眾,擁有充分知情權。
  國際通行的“陽光法案”,莫不如此,並且更加嚴格。“陽光法案”已在近百個國家實施,效果顯著。不僅是世界各國採用的最廣泛的反腐手段之一,其實也是中國政府的責任。中國已加入《聯合國反腐公約》,明確規定“各締約國應當考慮根據本國法律對有關公職人員確立有效的財産申報制度”。實施官員財産申報制度,對內,反腐、法治、民主建設意義不容小覷;對外,也是不可推卸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考慮具體國情,中國官員財産來源,多有不便公開之處。既往財産來源問題,在中國未來的“陽光法案”中,大可既往不咎。香港曾經是這麼做的,大陸也可效仿,以最大程度減少推行阻力。
  面對貪腐愈演愈烈之勢,中國順世界大勢,立即展開相關立法,已迫在眉睫。正是因此,官員財産公開得到大部分公職人員的支持,我們應該欣慰。透過這一調查結果,我們相信大部分公職人員對於國家的前途是理性而負責任的。他們和公眾一樣深知,財産申報的推進越來越難,而推遲的後果也將越來越嚴重,隨着時間的推移,必將導致該制度&&的條件,越來越不好——愈演愈烈的貪腐和特殊利益集團左右政策、影響立法的能力更強。一拖再拖,即便日後勉強&&,代價註定很大。
  在貪腐問題多年未解,各種手段已能試盡試,都難以真正推動反貪腐的實質進步情況下,財産申報制度是全社會對久治不愈的腐敗問題,所能夠指望的新期望和寄託。道理已經説爛,兌現政治廉潔,需要的就是從類似財産申報制度這樣實實在在的基礎性制度開始。有了絕大部分公職人員的支持,對症下藥應該不再難,採取真正有力的措施,希望是為期不遠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1-02-25] 2011-02-25
社科院:公職人員財産監督範圍應擴大 2011-02-25
小心虛假調解偷了你的財産 2011-02-22
1月銀行理財産品僅4%跑贏CPI 2011-02-21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1-02-18] 2011-02-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