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農産品價格不是治脹重點
2011-02-28   作者:王東京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王東京

  去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平均為3.3%,而上月的CPI為4.9%。有專家説,本輪通脹又是由農産品漲價引起,於是要求打壓農産品價格的聲音不絕於耳。令人不解的是,農産品漲價説明農産品短缺,短缺品為何不能漲價呢?經濟學上講,通脹是貨幣現象,即央行若不過度投放貨幣通脹不會有。換言之,只要貨幣投放適度,僅農産品漲價是不會推動通脹的。
  問題是,多年來教科書有個誤導,説成本可推動通脹,而且不少人還信以為真。是的,一般説來,價格包含成本,成本升價格就會跟着升。站在廠商立場看這似乎是對的;但這裡卻隱含着一個前提,那就是該商品供應短缺。若不是這樣,商品供大於求,成本升價格也漲不了。因為價格不只由賣方説了算,而要由買賣雙方共同定。舉個例,某商販駕車到菜市賣魚,結果違章被罰了款,於是販魚成本隨之提高。請問,商販若將罰款攤進魚價你會怎樣?
  可能的結果有兩個:第一,如果市場魚供短缺,且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那麼你沒得選,只好接受漲價;第二,如果魚供充足而且過剩,那麼你就會另尋賣家而拒絕加價。於是這就引出了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原理:當商品短缺時,價格是由賣方定,成本升往往會推高價格;相反若商品過剩,價格則由買方定,成本升價格卻不會漲。如此類推,假定將商品分為農産品與工業品兩類,農業作為上游産業,農産品漲價會加大工業品成本,那麼工業品的價格是否也會漲呢?答案是,工業品若短缺價格會漲;若過剩價格則漲不起來。
  可見,那種説農産品漲價會推動通脹的觀點似是而非,在邏輯上根本站不住。想想吧,當下工業品過剩,消費者怎會出高價買過剩商品呢?而大家都不肯多出錢,價格自然不會普漲,這樣通脹也就無從發生。所以我的看法,今天如果中國真有通脹,那麼治脹的重點應是緊縮銀根而不是去打壓農産品價格。否則錯開了藥方,不僅通脹控不住,農産品還會因為價控更短缺,火上澆油,日後漲價的勢頭會更猛。
  我不贊成打壓農産品價格,當然不是説政府就可不作為。農産品是必需品,需求彈性小,而城市低收入者對日益攀升的農産品價格已不堪重負,政府怎能袖手旁觀?其實,當下的問題不是政府要不要管,而是怎樣管才對?經濟學説,漲價一定是源於短缺。既如此那麼政府就可用兩招,一是抑制需求,二是增加供給。由於消費者對農産品需求有剛性,調控餘地不大,所以重點是增加供給,不然供應不增加,靠行政控價只能揚湯止沸,治得了標而治不了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農産品價格將趨穩但長期高企 2011-02-24
過度炒作及緊縮預期 農産品資金棄近就遠 2011-02-24
農産品短線回調壓力大 中期仍將上揚 2011-02-21
中國成為美農産品最大進口國 2011-02-15
商務部部署農産品流通標準工作 2011-02-1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