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並購重組重點防範內幕交易
2011-02-25   作者:曹中銘(獨立財經評論撰稿人)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並購重組作為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不僅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視,同樣也是監管部門的關注重點。近來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多次&&,今年證監會將在重組主體、交易定價、審批程序、風險控制、信息披露、中介責任等方面持續推動並購重組健康、快速發展。
  有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0年,我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規模為9890億元。僅僅在去年,上市公司實施重大資産重組達47項,交易金額1338億元。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對並購重組正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連年虧損公司欲規避退市的厄運,並購重組是其唯一的“救命稻草”;上市公司欲轉型,並購重組是選擇的途徑之一;上市公司欲做大做強或其母公司欲實現整體上市,並購重組同樣能大顯身手。另外,在促進産業整合與産業升級上,亦有並購重組施展空間的舞&。監管部門欲六大方面推動,對其進一步規範,也説明並購重組所受到的重視程度。
  但並購重組亦是一把“雙刃劍”,在助力上市公司的同時,隱藏其中的內幕交易行為卻不得不重點防範。某種意義上,防範並購重組過程中的內幕交易,才是重中之重。而從以往相關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信息的披露與股價走勢上的聯動看,市場上的內幕交易現象絕大多數都與並購重組有關。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去年5月19日與25日宏達股份與通化金馬的離奇漲停。去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下稱《規定》)頒佈。《規定》的&&,可謂打擊信息披露、內幕交易、信息洩露等證券市場違規行為的一大利器。但上述兩家上市公司卻“頂風作案”,在其股價漲停的當天晚上,兩家上市公司分別公告了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如此的“巧合”,也招致市場的廣泛質疑與詬病。儘管兩家上市公司資産重組最終都沒有成行,但留給市場的“回味”卻不少。
  2010年可謂證券市場的“打擊內幕交易年”。除了《規定》的&&外,去年1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還轉發了證監會、公安部等五部委《關於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的意見》,此舉意味着打擊內幕交易被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而來自中國證監會的信息顯示,去年前10個月,證監會共受理內幕交易線索114件,立案調查內幕交易案件42起,因內幕交易對16名個人、2家機構做出行政處罰,將15起涉嫌內幕交易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數據一方面説明內幕交易已呈氾濫成災之勢,另一方面也説明監管部門打擊力度在強化。
  儘管如此,在利益的驅動下,市場中鋌而走險者並非罕見。上周三(2月16日),九龍山和廈工股份聯袂漲停,當眾多投資者在探究漲停的原因時,上周四兩家上市公司關於籌劃重大事項的公告給出了準確的答案。個中到底是存在內幕交易還是純屬“巧合”,已無須多言。
  筆者以為,如果不對並購重組中的內幕交易行為實施嚴厲打擊,即使是推出上述六大方面的措施,並購重組仍將是“先知先覺”者踐踏市場“三公”原則、魚肉中小投資者的工具,而持續推動並購重組健康、快速發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證監會:全面布局推進完善並購重組 2011-02-17
成本壓力促藥企並購重組提速 2011-01-12
創業板創新戰略怎能脫離並購重組 2010-12-22
國資委:央企並購重組將加速 2010-12-07
證監會加大財務顧問在並購重組中作用 2010-12-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