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穩定對中國物價至關重要
2011-02-14   作者:周子勳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近日,中央密集部署抗旱保糧的措施引起廣泛關注。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扶持糧食生産的十條措施,被稱為糧食的“國十條”。而緊隨其後的全國糧食生産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再次強調,穩定發展糧食和農業發展是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基礎。
  不可否認,糧價是百價之基。可以看到,自從去年以來,全球糧食價格不斷加速上漲,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已達1990年以來的最高位,該指數在去年6月至12月間上漲了32%,甚至超過了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水平。
  國際糧價的大幅上漲,並不是單一的因素所致,這裡既有供需基本面的因素,也有資金方面,特別是最近美聯儲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背景下,價格波動更加明顯。更不容忽視的是全球各地的惡劣天氣。據了解,在澳大利亞,肆虐該國的洪水和颶風嚴重影響了其小麥産量。而作為世界第三大小麥出口國的俄羅斯,去年已決定到今年7月前停止麥類、玉米等糧食及其産品出口。去年實施穀物出口禁令的大麥出口第一大國烏克蘭也正在不斷減少對外出口的穀物數量。在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國的阿根廷,拉尼娜現象導致該國天氣持續炎熱並引發旱情,影響了玉米、大豆的播種和生長。
  事實上,中國的糧食問題也難以獨善其身。據了解,自去年10月以來出現的中國北方乾旱至今仍未見明顯緩解,進一步導致中國及全球小麥減産壓力加大。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出警告稱,作為世界最大的小麥生産國,中國正面臨嚴重乾旱,而這可能給世界糧食市場造成影響。
  中國目前的農産品供應體系已經非常脆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由於城市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大城市在向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第一産業出現了大幅退化的趨勢,農産品供給能力無法滿足城市的基本需求,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除上海之外,全國一線城市的蔬菜自給率不足30%,北京的蔬菜自給率僅為10%,這種失衡直接提高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
  其次,中國目前的農産品生産格局出現嚴重的失衡,給中國的農業生産帶來巨大的風險,尤其是某一地農産品産量的高低往往可以左右全國某品種農産品的價格,比如東北的大豆、吉林的綠豆、山東金鄉的大蒜,這些雖然帶來了規模經濟效應。但是遇到主要産地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整個全國的供應就出現嚴重不足。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中國仍有部分糧食産品依賴於國際市場,以大豆為例,中國是大豆的原産地,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佔中國食用油消費過半的大豆油,其原料大豆每年約65%-70%依賴進口,而中國進口大豆70%來自美國,因此美國的大豆産量和出口價格,對中國食用油的價格會産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整個中國市場的糧食布局。其實這種狀況不僅是大豆,還有玉米、大米等大宗糧食商品都已與國際市場緊密結合起來。
  因此,在這種局勢下,糧食穩定對中國的物價起着關鍵作用,中央強調保證糧食增産具有現實意義,這不僅有利於短期的通脹管理,而且也有利於今年全年的管理通脹之落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台灣降低關稅穩定物價 2011-02-12
穩定通脹預期就是穩定股市健康發展 2011-02-10
歐盟擬改革金融穩定機制 2011-02-01
商務部調查顯示: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2011-02-01
武漢中商:門店客流回升穩定增長可期 2011-01-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吳敬璉:改革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棗”與治理通脹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