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交所這塊招牌還能保住嗎
2011-02-14   作者:袁曉明(管理諮詢顧問,專欄作者,現居美國達拉斯市)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2008年那場格林斯潘所謂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幾乎毀掉了紐約的金融業,要不是小布什政府毅然出手相助,紐約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恐就難保。過去兩年多來,美國金融業有所復蘇,道琼斯指數也在不斷上升,高盛等投行也似乎已東山再起。但是,紐約金融業躲過了金融風暴一劫,卻又迎來另一股暴風,這次的中心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能否設想,如果失去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那紐約的金融業還能跟從前一樣嗎?此外,紐約證券交易所也並非代表紐約,而是美國的標誌之一,失去紐約證券交易所,不僅是紐約的損失,而且對美國也將是沉重的打擊。
  莫非紐約證券交易所也會與雷曼兄弟一樣走向破産嗎?非也,紐約證券交易所要遭受的劫難是被收購,德國證券交易所的股東公司Deutsche Boerse AG雄心勃勃要收購紐約證券交易所。
  也許,可以説被收購並非是什麼劫難,但對於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樣代表美國國家形象的標誌性機構來説,在大多數美國人心裏,被收購是難以接受的事情,至少在感情上難受。因為就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名稱就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如果Deutsche Boerse AG將紐約證券的名字改成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呢?不是在紐約證券將被收購的新聞爆出後,立即有來自佛羅裏達的國會議員Ted Deutch出來要求保留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名稱了麼?自1863年起,紐約證券交易所就有此名稱。果然,Deutch先生隨即發表了書面聲明:“紐約證券交易所是美國經濟成功的基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名稱反映出美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按理説,紐約證券交易所並非政府機構,其為一間私人機構,名稱自身可以確定,政府原本不能干預,但國會議員的要求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因為兩個證券交易所的合併必須獲得政府的批准。雖然美國政府不能要求合併的交易所用什麼樣的名稱,但影響審評的因素也有許多,如果Deutsche Boerse AG做個姿態,&&要保留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名稱,想來也是一個好的公關表現。
  不過,對於被收購的事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東看起來倒是十分願意,畢竟這並非是一項惡意收購,雙方就兩個交易所的合併的談判持續很長時間了,眼下已進入了後期。那麼,考慮到各方面複雜的因素,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對美國金融業、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象徵性意義,本次Deutsche Boerse AG對紐約交易所的收購會成功嗎?
  或許,美國專欄作家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在《Smart Money》雜誌的網站上寫的一篇《反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並購是沒有效果的》,是比較客觀的聲音。他説他在剛聽到紐約證券交易所被收購的新聞的時候,也在感情上接受不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價格屏幕、門前的美國國旗、忙亂的交易大廳讓人有一種特殊的感受,一種純粹美國的感受。但Stewart先生説,需要考慮到幾年前發生在倫敦交易所的事情,2006年11月,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對倫敦交易市場提出了收購的建議,提出的每股收購價是24美元,結果,考慮到倫敦股票交易所的象徵意義,大不列顛的愛國熱情阻攔了那場收購。後來,納斯達克在28美元賣出所持有的倫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今天,倫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降至14美元,股東們應該是後悔莫及。過去幾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也一直在下滑,且將來的走勢也不容樂觀,因此,德國Deutsche Boerse AG的收購價格應該是能吸引人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東們理應吸取倫敦交易所拒絕收購的教訓,不要為了照顧一些人的情緒而拒絕Deutsche Boerse AG的好意。
  除了利益上的考量外,對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來説,還有另一層面的考慮。他們心裏清楚,今天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其實已是名氣大於實力,也就是一個虛的名頭,如果能與Deutsche Boerse AG的法蘭克福交易所合併,那就能共同成為全球範圍內的證券交易巨無霸。對這層意思,路透社近日就此事可能對全球證券交易帶來的衝擊發表的一篇分析報道説得可謂入木三分。該文分析稱,德美之間的這場合併將結束西方交易所之間的合併競爭,因為其他任何交易所的合併,比如倫敦與巴黎的合併都不能與德美之間合作構成勢力相當的競爭,只有亞洲範圍內的交易所或有可能形成一些挑戰,但那會在相當遙遠的將來。同時,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有相當大的難度,比如,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不太可能讓東京收購。如果紐約證券交易所在合併以後真能保留其名稱,同時又能與Deutsche Boerse AG一起領先全球證券交易,即便被收購,也並非是一場劫難,而是保住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地位,就算是在紐約後面加個法蘭克福,就是“紐約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也沒什麼不好。至少在世人的心目中,這仍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風年底勁吹紐交所 2009-11-27
時隔十月 紐交所再度勁吹“中國風” 2009-06-26
紐交所爭做掛牌“國際板”首家美國公司 2009-05-14
紐交所慶祝中美建交30周年 2009-01-07
鄭商所與紐交所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8-11-0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吳敬璉:改革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棗”與治理通脹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