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僅僅是重振圖書館的第一步
2011-02-12   作者:新京報社論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繼2008年博物館、紀念館全面免費開放後,全國的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也要進入免費時代了。2月10日,文化部、財政部發布通知,對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進行總體部署,今年年底之前,這些國家級、省級的公共文化場所將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
  早在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之時,就有聲音呼籲各級圖書館同樣實行免費開放。自那時起,圖書館免費就已成為大勢所趨,甚至有些地方的圖書館已經走在了博物館免費的前頭。
  實際上,留給這些公共文化場所吸引人氣的時間並不多,在互聯網閱讀、手機在線閱讀、電子書閱讀以及網絡書店低價銷售帶來的多重衝擊下,到圖書館有償借閱的傳統閱讀方式已經式微,去年媒體曾報道,西安市投資5000萬所建設的圖書館,早已門前冷落車馬稀,閱覽室內上演“空城計”,整個圖書館成了各種培訓班的基地。
  讀者分佈的冷熱不均,是不少圖書館的尷尬生存現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一些位置、地段好的大中城市的圖書館,常常人滿為患,讀者甚至找不到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但在級別低一些的圖書館,尤其是一些市縣一級的圖書館,卻可以用無人問津來形容,曾經滋潤一代代人靈魂的圖書館,在電子時代正在成為一棟棟空蕩蕩的建築物。
  總體而言,人氣高的圖書館只是少數,受冷落的圖書館卻不少。冷清的狀況,在美術館和文化館(站)那裏也常見到,當網絡和電視文化日趨成為娛樂主流之後,本來這些就有點曲高和寡的場所,也因為包括收費在內的各種原因,被人們敬而遠之。
  免費開放會不會造成一些熱門圖書館出現管理問題?能不能讓門可羅雀的圖書館重新熱鬧起來?這些還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但可以確定的是,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的免費開放,絕對是件好事情。
  首先,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的免費是天經地義的,國外很多知名圖書館,從建設完畢交付使用的第一天起就是完全免費的;其次,免費會讓更多人産生與圖書館親近的衝動,對提升國民閱讀率、提高全民文化素養有一定的推動;再者,擁有人氣的圖書館會增加城市的文化氣息,讓城市更具人文色彩。
  圖書館免費,能否吸引更多人重新進入嗎?這也是一個存疑的話題。當一種閱讀方式漸成過去時,當新的閱讀方式普及之後,單單憑藉激發人們的懷舊心理,是很難讓圖書館長期保持活力的。
  想要讓圖書館與多種新閱讀形式展開競爭,圖書館就要發揮自身優勢,爭取更多的資金來源,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資金和圖書捐贈,在提供更多閱讀選擇、創造舒適閱讀環境方面下工夫;通過舉辦講座、展覽、對話等多種有意義且同樣免費的活動,吸引讀者的參與;即使不能免費的項目,如複印費等,也應體現公益性,現在圖書館複印費高已成為飽受讀者詬病的問題;此外,比免費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加人性化的借閱環境,比如在哈佛大學圖書館,讀者在這裡借閱不限數量,一次借多少本都可以,借閱時間可長達一學期,提供郵寄借書服務……
  前幾天,杭州圖書館不拒絕乞丐、拾荒者免費閱讀圖書的新聞引起了不小的關注,這是圖書館應該具備的文化胸懷,這個例子也給《意見》發布之後各級圖書館如何執行提供了學習的對象,比免費更能吸引人們重進圖書館的,是其所散發的精神光輝。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將全面免費 2011-02-11
國家數字圖書館落戶軍營 2011-01-17
南京圖書館評選出十大珍品古籍 2011-01-04
首都圖書館推出電子閱讀器外借服務 2010-12-31
杭州數字圖書館:送圖書館到市民家 2010-12-3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吳敬璉:改革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棗”與治理通脹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