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人不知稅收用途折射多重缺失
2011-02-10   作者:朱四倍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我國稅收收入怎麼花並不透明。在一家網站調查的5000名普通民眾中,有45.7%的老百姓&&“我連自己交了什麼稅都不清楚”,有51.1%的百姓&&“我交了稅但不知道稅幹嗎用了”,僅有3.2%的人選擇了“繳稅、用途一清二楚”。
  與“稅收的收益,你享受了多少”相伴隨的一個爭議話題就是稅負,但關於稅負,各方都有不同的説法,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全球“稅收痛苦指數”,我國被列為世界上高稅負國家之一。而在現實中,呼籲減稅和降低個稅起徵點的呼聲也此起彼伏,再進一步,我們可以通過數據觀察到,我國稅收近年來增長迅猛,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加上社保基金收入所佔比重約4%以及稅外的費用,真實稅負已經達到31%至32%,僅略低於發達國家。事實上,當下每個納稅人都能感受到稅負的壓力。目前,我國醫療、失業、養老等基本的社會保障都未能做到全面覆蓋,教育、住房等負擔更是愈加嚴重。在這樣一個高稅負的環境下,納稅人在背着沉重稅負包袱的同時,卻無法得到有力的社會保障,自然就有種被剝奪了的感覺,並越來越感受到稅負的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45.7%的老百姓卻&&“我連自己交了什麼稅都不清楚”,51.1%的百姓&&“我交了稅但不知道稅幹什麼用了”。在筆者看來,這其中隱藏的多種問題令人心憂。
  一是納稅人權利享有和尊重的缺失。在我國,稅收徵管總體上以監控為主,重管理、輕服務,納稅服務觀念淡薄。加之納稅人的維權意識和納稅意識淡薄,從立法、執法到司法都存在稅務機關凌駕於納稅人之上的現象。也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納稅人一直處於被指責和非議的地步,而權利的享有和尊重似乎被有關方面有意或無意地忘記了。這不能不説是一種尷尬。
  二是為納稅人服務意識的缺席。為納稅人服務就是要維護納稅人的自然權利、法律權利,要為納稅人依法納稅創造條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務。可以説,是否維護了納稅人的權利,是否侵害了納稅人的權利,是當下政府部門和公務員應該面對的首要問題。從這點上説,五成公眾不知“稅收用途”擊中了社會的軟肋。
  三是在納稅人與政府的關係上存在的權力與義務不對等現象。政府收了稅,就必須為納稅人提供各種服務。如果交完稅之後,對怎麼花這些稅款毫無發言權,甚至被貪官污吏們揮霍浪費時,納稅人也無法行使監督權,那麼,納稅人的身份意識就無法樹立。公民有交稅的義務,也有監督政府如何使用這些錢的權力;國家有收稅的權力,但也有為納稅人服務並接受監督的義務。從五成公眾不知“稅收用途”來看,政府缺少接受納稅人監督的意識。
  四是納稅人知情權的虛置。稅作為一種合法地“侵犯”納稅人財産權的行為,與公民的生活相關,與公民的尊嚴和幸福相關。開徵何種稅、如何開徵、課徵以後如何使用等諸多問題無不要求體現公民的意志,反映納稅人的意見,只有真正確立納稅人的權利地位,才能做到這點。面對五成公眾不知“稅收用途”,應改變忽視納稅人的權利需求,納稅人僅負有納稅的義務而談不上權利的怪象。
  惟有讓納稅人的權利、納稅人的精神、納稅人的原則植根於我們的社會中,才有可能消除五成公眾不知“稅收用途”和“稅幹什麼用了”之類的尷尬和吊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能源:價格上漲空間大 稅收杠桿至關重要 2011-02-09
去年個稅收入同比增22.5% 2011-02-01
2010年稅收收入增長的結構性分析 2011-02-01
財政部:2010年個稅收入同比增長22.5% 2011-02-01
房産稅收入將援建保障房 2011-01-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