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四大注意
2011-02-09   作者:譚浩俊(江蘇鎮江國資委)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譚浩俊

  繼安徽皖江、廣西桂東之後,日前,重慶沿江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也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成為全國第三個東部産業轉移的承接地區。
  這意味着東部向中西部實施産業轉移、與中西部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發展目標的號角正式吹響。可以預料,“十二五”中西部發展的快慢與好壞,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産業轉移順利與否。而三個産業轉移示範區的承接與消化水平、服務與發展能力,將對整個東部地區産業轉移,乃至發達國家産業向中國中西部地區轉移都産生重要的影響。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以較大的優勢領先於中西部地區,一個十分關鍵的原因,就是承接了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尤其是製造業轉移,使東部地區的發展少走了許多彎路,少投入了很多資金,也少經歷了許多曲折。但是,東部地區在承接産業轉移過程中,由於過度看重了眼前利益和即時利益,過度看重快速創造政績和效益,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産業承接過程中的簡單複製、不注意環境保護、不注重土地資源珍惜、不關心節能降耗、不防止産能過剩等,在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産業層次低、核心技術少、市場競爭力弱以及環境和土地承載力越來越低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留下了許多隱患。
  所以,中西部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和為承接世界産業轉移創造條件過程中,必須認真吸取東部在産業承接過程中的教訓,避免類似問題的再度發生。
  首先,要避免簡單複製。産業轉移,決不應該是簡單的複製。如果説東部地區在承接發達國家産業轉移時,還受到當時國情的影響,沒有在産業承接過程中進行有效選擇和搭配,進行了簡單複製的話,那麼,今天中西部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過程中,切不可再走東部産業承接的老路,實行簡單複製。而應當有選擇、有條件地進行産業承接,凡是轉移之後産能得不到提升、技術得不到優化、節能降耗水平得不到提高、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得不到增強的産業和項目,要一律拒絕承接。國家有關方面在對産業轉移項目進行審批時,也必須將此作為是否可以轉移的重要標準。否則,不予審批。
  第二,要防止對環境資源的破壞。中西部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過程中,凡是污染十分嚴重、處理能力不強、處理成本過高的企業與項目,必須採取“拒絕制”,堅決拒絕這些企業與項目的落戶。因為,種種跡象表明,東部地區的一些污染企業,已經把眼睛盯在了這次産業轉移上,試圖通過産業轉移使企業和項目保存下來。很顯然,對這樣的問題必須防止,避免中西部重蹈東部地區的覆轍。尤其像四川、重慶這樣的地區,由於處於長江上游,一旦環境保護不力,將影響到中下流若干個省份、幾億人正常的生産和生活。
  第三,要保護好土地資源。從東部承接發達國家産業轉移的實際情況看,一個如今看來十分嚴重的問題,就是對土地資源的保護。可以這樣説,凡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凡是外資集中的地區,都面臨着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地區在承接産業轉移過程中,只顧要項目、要企業,而過度遷就了投資者對土地的過分要求,造成許多企業所獲得的土地面積與投資能力和生産能力完全不配套、不相稱,使土地資源浪費十分嚴重,也給今後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制約。所以,中西部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過程中,切不可過度放鬆土地資源的提供,一定要按照項目的投資強度、産出能力和市場狀況供應土地,保護好中西部地區的土地資源。
  第四,要有利於節能降耗。可以肯定,在此輪産業轉移過程中,凡是能耗大、資源消耗多的企業和産品,都是急於轉移的重點。那麼,中西部地區在接受東部産業轉移時,切不可忽視節能降耗工作。凡是能耗過大、資源消耗過多的企業和項目,必須嚴格把關,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政策和規定。如果企業在節能降耗方面達不到國家的規定和要求,這樣的項目,不能要,也不能批准。
  當然,在承接産業轉移過程中,還要防止産能過剩行業的回避式轉移、重復建設等問題,把産業轉移和承接的起點拉高、標杆拉高,使此輪産業轉移真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關注]網民:資源稅改革利於反哺西部經濟 2011-01-27
中西部GDP預期增幅超東部 2011-01-25
西部首家環境資源交易中心成立 2011-01-24
成都高新區:構築産業高地的"西部奇蹟" 2011-01-13
掃描 西部地區民間資本動向 2011-01-0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