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投向水利縮小城鄉差距
2011-01-31   作者:新京報社論  來源:新京報
 
【字號
  1月2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一號文件”聚焦水利,這是新中國成立62年來的首次。“一號文件”提出,力爭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這也意味着,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現在,華北正在經受嚴重的旱災,北京60年來最晚初雪紀錄也在昨天創下。目前,大旱暫未影響北京城區的生活用水,不過,大家也都知道,北京的水來之不易。現在,為了讓北京用水安全無虞,很多郊區縣和河北的農民兄弟做出很大的犧牲。越是在大旱的時候,人們就越意識到水資源的寶貴,也就越顯現了水利設施的重要。關注水利的“一號文件”&&,可以説正是時候。
  當下,我們所面臨的水問題,主要是部分農村嚴重缺水、水污染以及洪澇、泥石流等災害,這些問題主要發生在農村,而不是城市,背後實質是長期對農村水利的欠賬造成的。在農村水安全存在問題的情況下,還要保城市用水,農村水利在非常脆弱的狀態下負重前行。如何走出這一困境,必須要加大對農村水利的投入。
  所以,“一號文件”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今後水利投資加倍,更重要的是提出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水利關係“國家安全”。農村水利是基礎,這樣既明確了水利在各級公共財政中的定位,將水利確定為各級政府向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加大農村水利投入,也正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社會公平的本意。
  去年以來,乾旱、水災輪番“折騰”中國,災區的一切令國人揪心,也令人反思。乾旱之時,説明農村嚴重缺水,污染又讓很多地方有水而不能用,到了夏季,很多地方又洪水氾濫、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現。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顯示,2010年,全國有437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洪澇導致全國受災人口達2.1億。“水”問題其實已經成為貫穿全年,影響民生、經濟運行的大問題。
  表面來看,這暴露了水利投入的長期虧欠,然而,如果考慮到上述重災區都在農村,那麼更需要看到的是,公共資源城鄉分配之間的失衡,以及公共財政對城鄉基礎設施投入的貧富不均。水利是農村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關係到農民的切身利益,4萬億投向水利就是要改變公共財政對農村、農民投入的不足。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地方一方面熱衷於修建漂亮的城市廣場,一方面漠視農村的堤防年久失修;一方面,不遺餘力地在城市營造人工水景,為周邊的土地增加賣點,一方面任由偏遠農村池塘、水壩破敗乾涸;一方面,引進污染企業讓當地財政增收、GDP飛漲,一方面,又把污染留在了鄉村,也“流給”了別人。在經濟急劇工業化轉型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地步。
  希望,隨着“一號文件”的實施,能夠改變很多政府部門“重工業、輕農業”的觀念,讓公共財政投入不再“嫌貧愛富”,城鄉更加均等化,讓城鄉居民的用水安全,在遇到極端天氣之時,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一號文件聚焦水利:土地出讓收益的10%用於農田水利 2011-01-31
水利部:國家增加62億元抗旱資金 2011-01-31
疏通水利投入的“最後一公里” 2011-01-31
一號文件聚焦水利意味深長 2011-01-30
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1-01-3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