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須客觀來看地方GDP翻番現象
2011-01-26   作者:馮興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儘管此前多家機構預測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年初各地“兩會”傳出的地方政府“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則讓許多經濟學家開始為中國經濟可能過熱擔憂。(1月25日 《經濟參考報》)
  目前,有些地方兩會上頻繁出現未來5年GDP翻番字眼,這引發了一些專家們對經濟過熱的隱憂。他們擔心這將加劇通脹預期,惡化物價控制局勢,影響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多數省份的不冷靜。
  筆者以為,對於有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中未來5年GDP翻番現象還應該客觀看待,具體問題具體看待,不可盲目批評,一味批判。
  誠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中未認真考慮到環保、能源、資源的承載力,這存在不冷靜、不合理的一面。但是,地方政府同樣肩負改善民生的重任,如果地方政府首先不發展好經濟,GDP增長落後,如何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不是一句空話,需要真金白銀的付出!沒有經濟的快速發展,改善民生將只是政府文件中的美麗字眼。
  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在制定經濟增長目標時出現未來5年GDP翻番的情況,也有其合情合理之處,如果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進行科學認真規劃的情況下大膽做出的5年GDP翻番的承諾,我們不妨給予掌聲!
  對於有人擔心很多地方“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過高將加劇通脹預期、惡化物價控制局勢、影響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説法,筆者不太讚同,首先,控制通脹和物價,更多的責任在於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手段,而非在地方;其次,地方經濟增長目標過高未必會影響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
  目前,很多地方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採取了“增量調整”的方式,也就是説,地方政府正在大力引進新興産業集群項目,打造現代産業集聚區,通過這種新興産業的增量來達到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目的。這種GDP的增量不但不影響調整結構,而且有利於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發展思路。
  如果地方政府能夠通過科學的戰略規劃和大膽決策,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同時,也能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這未嘗不能説是一件好事,我們需要鼓勵創新。
  另外,各個地方在“十二五”期間處於的發展階段不同,這也決定了各地經濟增長目標的不同。比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期,那麼他們相應調低GDP增速,將“十二五”經濟增速指標定為8%~9%,這都是非常恰當的,有利於地區的協調均衡發展。
  相反,我國西部的眾多省份以及福建、安徽、廣西、江西、黑龍江、河南等地,仍然將在十二五期間處於發展的上升期內,在這個階段裏,地方政府肯定要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從而才能通過發展來解決經濟、社會、民生的諸多矛盾和問題。
  總體來看,我們根本毋須擔心個別地方未來5年GDP翻番可能會帶來經濟過熱的風險,因為北京、上海等地調低經濟增長目標本身就和西部等其他省份保持高增速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衡,而且各自處的發展階段不同,我們大可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經濟轉型比GDP更重要 2011-01-27
GDP亢奮的“中國模式”缺陷 2011-01-26
“北京地價超美國GDP”論證不嚴謹 2011-01-26
過高的GDP目標對民生不一定是好事 2011-01-26
2010年北京GDP比上年增長10.2% 2011-01-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製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