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進行了會面。經濟問題,尤其是就業問題威脅着兩國關係,“貨幣戰爭”一觸即發。華盛頓各界稱,人民幣“被操縱和價值低估”給美國工人製造了巨大的壓力。而北京的輿論卻認為,如果人民幣真的應美國要求出現大幅度升值,會導致中國國內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和社會不穩定。 我則希望,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之間的商討話題,能從人民幣問題上跳出來。只有這樣,此前的種種矛盾才會轉化為機遇,進而使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的合作框架更有建設性。然而,當前中美兩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相當有限。如果雙方勇於大膽向前邁步,對雙方來説都將益處多多,更不必説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有利影響了。 美國出口商希望從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中獲益,中國如果轉變為更依賴於消費推動的經濟體,會使美國的出口增加。本週宣布的中美之間更多的貿易合作計劃,也給美國出口商不小的激勵。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國——也是美國出口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國家。我為華盛頓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大陸市場的自由開放感到歡欣鼓舞——這麼做對中國本土創新和政府採購政策起到很大幫助,而不是讓貨幣做出效果相反的調整。當前美國的經濟處於危機後消費者需求鞏固調整的初級階段,中國需求帶動的美國出口增長會彌補美國消費需求的不足。 同時,中國也可以從美國消費方式和美國高精尖端的消費産品中學到很多,大有收穫。美國的服務業文化也會給中國很多啟示——服務業是迄今為止中國經濟30年蓬勃發展中缺失的一個鏈條。隨着中國價值鏈的提高以及經濟基礎的擴大,中國消費者對於美國製造的産品、技術和知識型企業的需求,將能在未來幾年得到逐步加強。 中美關係並不是一個零和游戲。胡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共同意識到,兩國需要避開貿易摩擦和保護主義所帶來的災難性影響。而他們能否堅持這麼做,大家仍眾説紛紜。(蔚華/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