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運輸部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副部長翁孟勇在新聞發布會上&&,沒有收費公路的政策,就沒有中國交通的現狀,收費公路政策對支撐中國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産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隨着它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缺陷,確實存在着對收費的相關政策需要進一步規範、完善的問題。(1月18日中國新聞網) “要致富,少生孩子多修路”。收費公路為我國交通建設引入市場機制、多方資金參與提供了一條新路,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收費公路的問題不在經營模式,而在於對收費的監管,直至取消所有的收費公路,還民於路。對此,交通部提出將來要全部取消二級公路收費,希望能出一個最終取消所有公路收費站的時間表,而且在這一過渡期必須強化對路橋收費的監管,遏制亂收費侵害民眾利益的事件發生。 誠然,隨着燃油稅費改革的深入,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已經啟動,到去年年底為止,17個省全部取消了政府還貸的二級公路收費站點,撤銷站點1723個,總里程9萬公里。但是,要看到公路收費站林立,過往司機苦不堪言,早已成為一大社會詬病。交通部門很有必要以河南農民時建鋒詐騙368萬元高速公路通行費案為契機,對全國高速路收費亂象進行一次清理,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嚴肅查處和問責。並以此來推動及早謀劃回歸公路的公益性質,最終還路於民。 燃油稅沒有一下子破解公路收費問題,而是將“短痛”拉成了“長痛”。客觀上説,由於消費稅是中央稅種,燃油稅改革後如何在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分配稅收收入,尚沒有完全厘清,因此,像美國那樣將燃油稅基金用於公路建設與維護還需利益博弈與制度設計。在未最終解決公路“姓公”之前,各地收費站收了多少錢,運營成本花了多少錢,用到什麼地方去了,應捧出明白賬,接受公眾監督。 只有公布時間表,才能及早考慮收費站職工去向問題,倒逼各種監督舉措,便於民眾全程監督;才能叫停借貸建路之風,防範高速公路運營虧損、增加民眾負擔的亂象,讓民眾通行無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