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招待禁茅& 茅&價立馬暴跌
2011-01-12   作者:鄭根嶺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期茅&漲價引發的話題越來越熱。先是由499元漲到659元,不想市場越發火熱,零售價節節攀升直逼千元,於是廠方作秀限價959元,結果如火上澆油,廣州已經有賣到1990元的。在此過程中南京還搞了茅&酒專場拍賣會,一瓶1968年産茅&拍出13.5萬天價為之推波助瀾,還有人發現國外售價反而便宜,導致到境外搶購更加熱鬧,一時間“茅&崇拜”甚囂塵上,簡直跟無論如何也調控不住的房價有得一拼了。
  對茅&酒價瘋漲,有經濟學家解讀為稀缺資源不該限價,還漲得不夠,也有人奢談收藏價值巨大,還有人呼籲政府該出手時要出手,嚴管茅&酒價格……依我看,這些言論都沒觸及茅&酒漲價的真問題。就拿收藏茅&來説吧,白酒儲藏需要相應的溫度、濕度和其他苛刻條件,最好是地窖深藏無光照,現在棲身城市鋼筋混凝土高層樓房格子間的人們,客廳裏裝模作樣的木質展示酒櫃能經得起長久存放嗎?我就曾有過一瓶瓷裝白酒放了多年後打開酒精已揮發散盡成無味白水的經歷,因此對收藏茅&酒之類的報道嗤之以鼻。
  我覺得,茅&酒價這樣瘋漲,本質上是公款消費與權錢交易不正之風所致。不信的話,就請黨和政府發文禁止並嚴查公務招待用茅&酒,既包括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各種由財政撥款支持的機構、團體,還有央企和地方國企,當然還要嚴禁公職人員到外企、民企等處吃請尤其是喝茅&酒,也不能接受茅&酒這種禮品。果真如此的話,相信茅&酒價定會應聲而落,也就用不着限價等諸多花樣了。
  對公職人員茅&消費和禮尚往來的限制,不算過分,反是規範行政行為和反腐倡廉的需要。可以説,茅&酒除了留下了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金獎和周總理用於宴請外賓而被稱為“國酒”、“外交酒”的佳話之外,多年來在中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實在是乏善可陳,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來基本上充當了權錢交易的敲門磚和公款消費的馬前卒。公眾對此都心知肚明。
  社會上流傳的公款吃喝每年三千億的説法,我們草根百姓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可不難想見的是,這方面的費用年年都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如果有人將這個數字細化,統計一下其中有多少用來買了茅&酒,我想所佔比例會相當可觀。君不見有多少權力機關人士,在一些場合不無炫耀地拿出“軍內特供酒”、“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專用酒”、“貴州茅&人民大會堂特供陳釀酒”、“貴州茅&貴賓接待專用酒”等名頭的所謂茅&酒,以顯示自己多有能耐(新近得知,市場上所見這種酒多為假冒),不正好為此作了注腳嗎?
  觸目所及的茅&消費,有多少是好酒之人自掏腰包滿足自己的喜好?就憑如今這一兩千元一瓶的高價,除非是錢多得花不完的富商巨賈,有誰舍得一擲千金自斟自飲。若非是走後門拉關係牟取更大的利益,或者求人辦要緊的事,誰也不會打腫臉充胖子拿它裝門面。
  當然,限制了茅&酒,可能還會出現其他高價酒填補這個空缺。這就好像近年來不少省份都冒出一些自有品牌的極品香煙,把煙價瘋抬好高,其實“醉翁之意”無非是把鉅額香煙費“截留”給當地,在這種大進大出過程中,也方便了經辦人中飽私囊。真要有高價酒前赴後繼,那只能説明反腐敗鬥爭任重道遠,或者説力度還不夠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新年去美國“血拼”茅& 2011-01-10
以國酒之名行奢侈品之實的茅& 2011-01-10
茅&集團年銷售收入破150億元 2011-01-07
茅&酒為何在美國更便宜? 2011-01-0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