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正在召開的重慶市“兩會”上獲悉,重慶市政府將對房地産市場加強財稅調節,並確定開徵高檔商品房房産稅。據悉,財政部已經原則同意重慶開徵商品房房産稅,具體實施方案由地方政府制訂,報財政部備案。重慶市正抓緊完善相關方案,有望在今年一季度&&文件開徵高檔商品房房産稅。(新華社
1月9日) 嚴格意義上,這樣的老生常談,最多算是一種舊聞重申,怎奈“某地確定試點房産稅”一年前是新聞,至今居然還是新聞!一年前,有觀點認為房産稅或將成為樓市調控的重磅炸彈,公眾為之歡呼;一年後,特別是在經歷過“史上最嚴厲調控年”房價與出讓金仍舊雙雙飛漲之後,人們已經清楚地知道,指望房産稅遏制房價簡直就是癡人説夢。 “房産稅來了”已經喊得太多,那只傳説中的靴子卻遲遲不見掉下來,除了各種或小道或官方的消息頻傳之外,房産稅已經懷胎多年卻始終無法分娩。而且,自從開徵房産稅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有關部門就一直在刻意弱化公眾對用稅收調控房價的期望,強調房地産稅並非針對房地産市場,而是完善稅制改革,為地方提供穩定的財源——正如財政部稅政司綜合處處長周傳華所公開&&的,“房産稅可以成為地方政府重要且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 然而,中央的此番苦心似乎並不為地方所青睞,除了重慶、上海申請試點之外,更多的地方政府都因為擔心房産稅影響樓市而不為所動;就算是重慶、上海,房産稅的徵收範圍也僅限於少數高端房産,甚至僅僅針對增量住房,也即“老樓老辦法,新樓新辦法”。顯然,房産稅之所以遲遲不能試點,根本原因是在於,地方政府一直試圖尋求一種平衡,一直試圖劃清一條紅線,那就是:既能新增地方稅收,又不對樓市造成負面影響。 在樂見稅收增加、不願房價下降的潛&詞下,房産稅已經距離公眾原初的期待漸行漸遠。某種意義上,房産稅從傳聞到試點的時間拖得越久,越能説明地方政府對於房産稅態度的曖昧。此時此刻,再來討論房産稅會否影響房價,其實已經根本沒有意義:同樣的房産稅政策,在不同的細則和執行下,會發揮完全不同的效果——房産稅對於遏制房價的調控效果,與其説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不如説是一個“願不願”的問題。 政府立場決定政策成效。房産稅試點遲遲不能進行,充分説明了地方政府的忐忑心理,然而,在洞悉了那份忐忑之後,公眾對於房産稅倒是愈發顯得麻木了——打擊房價根本不再奢望,唯一的訴求就是,不要再額外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人們對於開徵房産稅的態度,也從更多期待變成了更多警惕:別到時候打擊房價被有效規避,打擊民生卻被完全忽略了,普通民眾恐怕無法規避“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