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仍是“黑箱”
2011-01-07   作者:劉尚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規模到現在仍是一個“黑箱”,沒有一個正式的權威部門發布數據來讓它變成透明。
  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認定標準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比如政府以投融資平台的名義來借錢,多少算是企業的債務,多少算是政府的債務?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既有政策性的——以政府的政策目標為導向的業務,也有市場性的業務,兩項業務是統一運作的,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認定標準,把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債務都算在政府頭上,就會誇大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如果都不算,就會縮小。
  應當説,債務增加並不意味債務風險一定會擴大,另一方面,沒借錢也不意味着沒有債務風險,這是兩回事。
  關鍵要看債務的用途和它産生的效應。地方政府借了債,如果改善了地方的基礎設施,改善了投資的硬環境,促進生産力的發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那麼債務就可與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風險沒有擴大;反之,如果借了錢打水漂,或是建了豆腐渣工程,破壞生態環境,哪怕是債務規模不大,增長不快,也會增加債務風險,甚至帶來債務危機。
  地方融資平台的管理從兩個方面發力:宏觀層面,政府要對政府融資平台管理有一套制度框架;微觀層面,就是融資平台本身的治理結構要更加科學化、合理化、規範化。具體而言就是要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去規範完善融資平台,使之按照市場化機制商業化運作,按照行政機關的運作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政府不能承擔無限責任,融資平台與政府之間應該建設“防火墻”,避免風險轉嫁給政府,完全變成政府的債務風險,進而演變為政府的財政風險。
  地方政府發債的前提是地方財政要透明。現在信用市場不健全,地方財政透明度還不夠高,地方政府有多少資産多少債務不清楚,它的償債能力、信用等級要怎麼評估?資産負債表都沒有,談都不要談讓地方政府自己發債。就如同建設一幢高樓,地基能不能承受還不確定呢,就開始想這個圖紙要怎麼畫、房子要怎麼蓋,這是沒有意義的。
  (摘編自1月6日《南方都市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李克強:中國支持歐盟應對債務問題 2011-01-06
債務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錢 2011-01-04
債務憂慮難緩 歐元新年開局不利 2011-01-04
美國或需提高政府債務上限 2011-01-04
美國債務問題令華爾街擔憂 2010-12-3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