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價結構性上漲的未來走勢
2011-01-07   作者:余斌 李建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近年來我國物價上漲均為由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引致的結構性上漲,但2006年以來服務類消費支出價格和居住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提升,對物價上漲也産生了重要推動作用。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是生産成本提高、資源類産品價格改革、投機性炒作和氣候變化四個方面。2010年1月份以來我國物價漲幅持續提高,從結構看是食品價格、居住價格和醫療保健價格持續上漲拉動,但內在因素依然是成本上漲、水電燃料提價、投機性炒作和自然災害嚴重。從推動物價上漲因素的變化趨勢看,我國物價存在長期上漲的壓力,但短期內即將見頂回落。

  一、近年來我國CPI的上漲均為結構性上漲

  2003年1月份以來,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出現三次持續大幅度上漲,分別發生在2003年1月到2004年6月、2006年6月到2008年2月和2010年1月至今三個時期。從結構看,每次CPI出現持續大幅度上漲,均是由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拉動的。2010年1—10月份我國CPI月度同比漲幅從1.5%提高到4.4%,從食品、煙酒、衣着、家庭設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八大類消費支出物價漲幅看,食品價格上漲依然是主要拉動因素,但醫療保健和居住消費價格的上漲也起到了重要拉動作用。總體看,本次CPI的大幅度上漲與2004年和2008年的物價上漲一樣,仍然屬於結構性上漲。
  從八大分類消費支出價格對CPI漲幅的貢獻看,食品價格上漲是歷次CPI漲幅提高的主要因素,如2004年、2007年和2008年CPI分別上漲3.9個百分點、4.8個百分點和5.9個百分點,由食品價格上漲拉動的CPI漲幅分別為3.28個百分點、4.02個百分點和4.67個百分點,分別佔當年CPI漲幅的84.1%、83.7%和79.1%。按2005年1月份以來食品價格佔CPI的平均權重(32.65%)估算,2010年食品價格漲幅從1月份的3.7%提高到10月份的10.1%,對CPI漲幅的貢獻從1月份的1.21個百分點提高到10月份的3.3個百分點;1—10月份CPI累計3個百分點的漲幅中,有2.12個百分點由食品價格上漲拉動,佔2010年前10個月CPI累計漲幅的70.9%。
  居住價格上漲是推動我國CPI漲幅提高的第二大因素。2004—2008年期間,居住價格漲幅在4.5個百分點到5.5個百分點之間,居住價格的上漲每年拉動CPI漲幅提高0.72—0.87個百分點。2009年居住價格下降3.6個百分點,但2010年上半年我國居民居住價格漲幅再度提高,從1月份的2.5%提高到6月份的5%,6月份以後居住價格漲幅略有回落,但到10月份又提高到4.9%,前10個月累計上漲4.2%。按2005年1月份以來居住價格佔CPI的平均權重(15.89%)估算,2010年前10個月居住價格上漲對CPI漲幅的貢獻為0.67個百分點,佔2010年前10個月CPI累計漲幅的22.2%。
  2003—2009年期間醫療衞生價格波動幅度不大,對CPI漲幅影響較小,但2010年1月份以來醫療衞生支出價格明顯上漲,成為推動2010年CPI漲幅提高的第三大因素。我國居民醫療衞生支出價格從2010年1月份的2.3%提高到10月份的3.7%,1—10月累計上漲3%,按2005年1月份以來醫療衞生支出價格佔CPI的平均權重(7.36%)估算,前10個月醫療衞生支出價格上漲對CPI漲幅的貢獻為0.22個百分點,佔2010年前10個月CPI累計漲幅的7.4%。
  除居住和醫療衞生支出之外,2003年以來其他五類非食品消費支出價格漲幅變化較小,對CPI漲幅的影響也相對較小。2003—2009年期間煙酒價格波動幅度介於-0.2個百分點到2.9個百分點之間,對CPI漲幅的影響介於-0.01個百分點到0.33個百分點之間。2010年前10個月煙酒價格漲幅基本穩定在1.6%,對CPI漲幅的貢獻平均為0.18個百分點。2003年1月份以來衣着和交通通訊價格一直處於下降狀態,對CPI上漲一直是抑製作用。家庭設備用品價格在2003年到2005年處於小幅度下降狀態,2006—2009年有小幅度上漲,但對CPI漲幅的影響較小。文化教育支出價格在2003—2005年有較大幅度上漲,但2005年以後趨於下降,2010年前10個月僅上漲0.6個百分點,對CPI漲幅的貢獻只有0.09個百分點。

  二、成本推動是我國食品價格周期性上漲的主要原因

  2001年1月份以來我國糧食、肉類産品、水産品、鮮菜和鮮果等主要食品價格均呈周期性大幅波動狀態,且上漲幅度均大於回調幅度,使食品價格總體上呈周期性上升趨勢。月度累計食品價格漲幅的趨勢值從2001年1月的-0.93提升到2009年4月的8.07之後趨於回調,但周期性波動在2009年7月份以後進入復蘇狀態,在2010年10月份接近趨勢值,即將進入周期性擴張階段。鋻於周期性波動值的回升速度大於趨勢值的回調幅度,未來一段時期食品價格仍會上升。

  (一)我國食品價格上漲的結構性特點

  從食品價格上漲的結構看,2003—2007年期間,由於各類食品價格上漲的時點、幅度不同,且各類食品價格在食品總價格中權重不同,導致各類食品價格上漲對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升作用存在較大差別。如2003年鮮菜價格大幅度上漲,但其他食品價格漲幅較小,鮮菜價格上漲成為2003年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2004年鮮菜價格下跌,但糧食、肉類和水産品價格大幅度上漲,拉動食品價格上漲10.56個百分點。2006年鮮菜和鮮果價格大幅度上漲,拉動食品價格上漲2.72個百分點,但佔食品價格權重很高的糧食、肉類和水産品價格漲幅較小或出現下降,當年食品價格僅上漲2.6個百分點。2007年1月份以後鮮菜、鮮果價格下降,但糧食、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漲幅大幅度提高,導致2007年上半年食品價格上漲7.6個百分點。
  2007年6月份以後各類食品價格出現同步上漲態勢,食品價格因此出現加速上漲,特別是2007年12月份以後,糧食、肉類産品、水産品、鮮菜和鮮果價格均大幅度上漲,最後引致2008年食品價格暴漲,2008年2月份到6月份食品價格漲幅一直維持在21%左右,導致我國經濟出現了CPI漲幅超過8%的嚴重通貨膨脹現象。
  2010年1月份以來,我國糧食、肉類産品、水産品、鮮菜和鮮果價格再度共同上漲,引致食品價格漲幅不斷提高。特別是鮮菜和鮮果價格大幅度上漲,對食品價格漲幅的貢獻顯著提高:1—10月份,糧食、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上漲共拉動食品價格上漲4.48個百分點,佔食品價格漲幅的68.9%;鮮菜和鮮果價格累計上漲21.24個百分點和12.85個百分點,分別拉動食品價格上漲1.2個百分點和1.35個百分點,佔食品價格漲幅的比重分別高達18.5%和20.8%。與2004年、2007年和2008年食品價格上漲的結構性因素相比,2010年前10個月食品價格的上漲,糧食、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的上漲仍是主體因素,但鮮菜和鮮果價格大幅度上漲對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作用明顯提高。

  (二)我國食品價格周期性上漲的內在因素

  2003年以來我國食品價格的上漲具有明顯的成本推動型特徵。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由種糧成本提高推動的。糧食價格的上漲又會推動養殖成本的上升,引致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上漲。
  首先,近年來糧食價格的上漲基本上是由種糧成本上漲推動的。從直接因素看,近年來國內糧食收購價格的提高對糧食市場價格的上漲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國內市場糧食批發價的漲幅基本與糧食最低收購價提升幅度一致,如2010年2月份國家將早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提高3.33%和10.53%,秈米和粳米的市場批發價分別上漲3.87%和19.61%;2010年10月白小麥最低收購價比2009年10月最低收購價提高5.56%,同期白小麥市場批發價上漲6.98%。但糧食收購價與市場批發價的提高,是由種糧成本的上漲推動的,如2004年、2007年和2008年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分別上漲10.63%、7.69%和20.28%,加上用工成本的上漲,這三年糧價也出現大幅度上漲。總體看,近年來糧食價格的上漲基本上是成本推動型上漲。
  其次,近年來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受供求關係變化影響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屬於成本推動型上漲。糧食價格的上漲會推動飼料價格上漲,最終將傳導到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鋻於豬肉價格和其他肉類産品價格及水産品價格具有很強的比價關係,我們僅以豬肉價格為例分析肉價變動的供求因素及其與糧食價格的關係:2000年以來,由於糧價上漲、肉類價格偏低,養殖戶虧損,2006年生豬存欄數和豬肉産量均出現下降,供給減少導致2007年和2008年肉類産品價格暴漲。隨着生豬存欄數量和肉類産量的增加,2009年肉類産品價格又出現較大幅度下跌,2010年2月份全國豬糧比價下降到5.87,再度下跌到養殖盈虧平衡點(豬糧比價為6)以下,2010年6月份豬糧比價一度下跌到4.76,使生豬養殖再度陷入虧損狀態。近期肉類産品價格上漲,豬糧比價恢復到2010年11月份的6.59,生豬養殖恢復微利狀態。總體看,肉類産品價格與糧食價格高度相關,如果肉類産品價格偏離糧食價格過大、時間持續較長,會導致肉類産品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目前生豬存欄數和豬肉産量仍處於穩定增長狀態,肉類産品價格的上漲仍處於糧價上漲推動下的恢復性上漲狀態。
  我國鮮菜和鮮果價格受季節性因素、氣候因素、市場信息影響較大,但也具有明顯的成本推動特徵。2001年以來,鮮菜和鮮果價格波動基本表現為年初的供給淡季上漲、下半年供給旺季回調的周期性變化特點,反映了鮮菜和鮮果供求關係的季節性變化特點。但上漲幅度明顯大於回調幅度,總體價格呈持續上升狀態,反映了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和用工成本提高等成本推動特點。2010年1月份以來鮮菜和鮮果價格漲幅不大,是鮮菜、鮮果價格季節性回升的結果,但與往年下半年價格漲幅回調的走勢不同,6月份以後鮮菜、鮮果價格漲幅仍居高不下,重要原因在於2010年年初的倒春寒和夏季自然災害嚴重等氣候因素對鮮菜、鮮果供給産生了較大衝擊。同時,社會投機資金對大蒜、生薑等易於儲存的農副産品進行炒作,也加大了鮮菜、鮮果等農副産品的漲價幅度。

  三、資源價格改革和房地産投資快速需求擴張是居住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居民居住價格包括水電燃料、裝修、租房等消費支出價格。從影響居住價格的結構性因素看,水電燃料和裝修價格在居住價格中的權重在95%以上,是決定居住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2002年1月份以來居住價格的三次較大幅度上漲主要由水電燃料和住房裝修價格上漲拉動。其中2002年4月到2004年10月期間居住價格當月漲幅從-0.2%提高到6.8%,水電燃料價格上漲是主要拉動因素;2007年2月到2008年6月期間居住價格漲幅從3.7%提高到7.7%,是由水電燃料和裝修價格上漲共同拉動的;2010年1月以來居住價格的持續上漲,則是水電燃料、裝修和租房價格均持續上漲的結果。
  從內在因素看,水電燃料價格上漲與資源價格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和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上漲等輸入型因素關係密切。2000年以來,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國家加快了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多次上調水電價格,煤炭、石油價格逐步轉向市場化定價機制,水電燃料等資源類價格的上升推動了居住價格的上漲。同時,我國對石油、煤炭等資源需求的進口依賴度不斷提高,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大幅度上漲,在推動國內煤炭、石油等資源類産品價格上漲的同時,也直接推動了居住價格的上漲。2010年1月份以來居民用水電燃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即直接由國家上調水電價格和煤炭石油價格等燃料價格大幅度上漲推動。
  居住價格不含房地産價格變動因素,但房價上漲引致的建材價格上漲,會直接提高居住裝修價格,間接推動居住價格上漲。從2002年1月份以來住宅價格、房地産投資、建材價格與居住裝修價格的波動情況,住宅價格的上漲會刺激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的提高,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擴張又會拉升建材價格,最終導致居住裝修價格上漲。從變動規律看,住宅價格超前於房地産投資1—5個月啟動,房地産投資超前於建材價格2—4個月啟動,居住裝修價格與建材價格基本同步變化。據此判斷,2010年6月份房地産投資增速開始回調,10月份應是建材價格和居住裝修價格漲幅的峰值。

  四、工資提高和初級産品價格上漲推動服務類消費支出和以初級産品為基礎的消費支出價格上漲

  在非食品消費支出中,2002年1月以來家庭服務和旅游等服務類消費支出價格呈不斷上漲趨勢。服務類消費支出價格上漲,是消費結構提升、居民對服務消費需求擴張的結果,但與近年來工資上漲密切相關。
  受初級産品價格大幅度波動的影響,近年來以初級産品為原料的中藥材與中成藥、車用燃料和酒類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波動。車用燃料價格的上漲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引致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的結果。酒類産品價格的上漲與國內糧食價格上漲有關,糧價上漲會直接提高酒類生産成本、推動酒類價格上漲。中藥價格與中藥資源稀缺性和國內外對中藥療效認識提高、需求擴大有關。

  五、成本上漲提升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

  受規模快速擴張、産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影響,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期間,我國工業消費品價格處於持續下降狀態,但2006年1月份以後,耐用消費品、服裝、西藥、交通工具等工業消費品價格降幅大幅度縮小或出現小幅度上漲,價格波動區間從2005年6月份以前的-6個百分點到-1個百分點,提升到-3個百分點到3個百分點。
  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上升,是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生産成本提高的結果:一是受勞動力供求格局轉變影響,工資上漲,勞動成本提高。2006年以來我國勞動力供求格局發生重大轉變,從過去的供過於求轉向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供給不足,部分行業勞動力供給不足引致工資上漲。二是原材料成本上漲。由於國內資源不足,我國初級産品進口不斷增加,鐵礦石、原油、有色金屬礦産、煤炭等産品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受我國等新興國家需求增加拉動,加上國際投機資本炒作,近年來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我國初級産品進口價格也同步上漲。初級産品進口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國內採掘業價格上漲,通過産業關聯,間接推動原材料、加工工業産品價格、生活資料價格上漲。從2002年1月以來各類工業品出廠價格的波動走勢看,國內採掘業價格走勢及波動幅度與初級産品進口價格一致,原材料、加工工業和生活資料價格走勢也與採掘業價格走勢完全一致,但波動幅度依次減小,即上游産品價格向下游産品價格的傳導依次降低,重要原因是國內産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上游産品的漲價因素大部分在加工生産的各個環節被消化吸收,初級産品進口價格和採掘業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只有部分漲價因素傳導到工業消費品。從2010年前10個月的情況看,受國內經濟增速回調、國際經濟復蘇勢頭偏弱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在年初迅速回升後,從5月份開始下降,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從6月份開始回調,耐用消費品、服裝、西藥、交通工具等工業消費品價格降幅也趨於穩定。

  六、我國物價的未來走勢

  總體看,近年來我國物價上漲均為結構性上漲,主要推動因素包括生産成本提高、資源類産品價格改革、投機性炒作和氣候變化四個方面。生産成本提高包括工資或用工成本的提高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源於新興國家需求增加和國際投機資本炒作引致的初級産品價格上漲。水電燃料等資源類産品價格改革直接推高了居住價格,也通過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間接推高了種糧成本和食品運輸成本,對食品價格上漲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流動性過剩帶來的投機性炒作使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也間接導致居住價格和CPI上漲;特別是投機資金對部分農副産品的炒作,直接推高了食品價格和CPI的漲幅。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直接影響到鮮菜和鮮果的供給能力,是2010年食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從推動物價上漲因素的變化趨勢看,我國物價存在長期上漲的壓力,但短期內將呈見頂回落髮展態勢。

  (一)從長期看,我國物價趨於上漲

  從長期看,勞動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將推動我國物價持續上漲。我國勞動力供求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預計2015年以後勞動力供給數量將下降,而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有增無減,勞動力供求關係日漸緊張,將加快工資上漲幅度,提高勞動成本。從原材料價格走勢看,近兩年受美國金融危機衝擊,對初級産品需求增速減緩,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上漲壓力減弱,但國際投機資本對初級産品價格的炒作依然盛行。一旦國際經濟恢復較快增長,需求增加加上投機炒作,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還會出現持續大幅度上漲的局面,我國依然面臨長期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同時,經過多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我國國內已積聚了大量富餘資金,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未來較長時期國內流動性過剩的狀況會日益嚴重。亞洲各國和地區的發展歷史表明,大量過剩流動性流入房地産和股市,最終會導致經濟嚴重泡沫化。如果對房地産市場和股市進行有效的嚴格管控,部分資金有可能流入實體經濟流通領域,加大對初級産品和消費品的炒作力度,推動實體經濟價格上漲。

  (二)短期內物價將見頂回落

  從短期看,服務價格趨於上漲,但食品價格即將見頂回落,居住價格趨降,成本推動型的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趨於穩定,我國物價即將見頂回落。
  1.食品價格即將見頂回落。一是目前國內糧價仍高於國際市場,繼續上漲的壓力較小。近期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大,2010年10月份國際市場小麥價格達到270.29美元/噸,已超過上次大幅度漲價前(2007年8月份、259.73美元/噸)的小麥價格,目前國內優質白小麥每噸2188元(327.9美元/噸),仍比國際市場價格高384元,接近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國際糧價大幅度上漲時期每噸357美元的平均價格。二是肉類産品供給穩定,豬糧比價已處於盈利水平,在糧價不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肉類産品價格繼續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較小。三是鮮菜、鮮果價格長期處於高位平穩狀態,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四是近期國家&&了平抑物價的16條措施,會有效降低農副産品的生産與運輸成本,打擊對部分農副産品的炒作,食品價格漲幅將因此下降。
  2.居住價格趨於下降。2010年3月份以來國家&&了一系列控制房地産價格泡沫化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正在發揮效應,房價趨於下降,房地産投資增速開始回調,建材價格和居住裝修價格即將回落,會有效降低居住價格漲幅。
  3.工業消費品價格波動重心將趨於穩定。影響我國工業品價格的最大因素是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走勢。從需求因素看,國際經濟復蘇勢頭偏弱,美歐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完全恢復正常增長尚需時日,明年我國經濟增速也趨於回調,需求增速下降將減弱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上漲勢頭。從美元走勢看,美國政府採取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會加劇美元貶值幅度,提高初級産品國際市場價格。但2010年10月份美元對主要貨幣指數已達到1973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72.37),再度大幅度下跌的空間較小。從國際投機情況看,受經濟增速偏低、需求增長勢頭偏弱制約,國際市場投機炒作空間縮小,前期炒作資金存在獲利抽逃需要。綜合看,明年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較小,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降中趨穩的可能性較大,工業消費品價格將保持小幅度下降狀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胡錦濤:“十二五”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物價 2010-12-30
明年宏觀經濟十大猜想:物價、房價將如何演繹 2010-12-29
初步統計基本藥物價格大約下降30% 2010-12-24
物價貴於美國該自豪還是無奈? 2010-12-24
韓國央行稱明年物價指數增幅或高於3% 2010-12-2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