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用GDP考核地方政績
2011-01-04   作者:胡鞍鋼(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目前各地方黨委“十二五”規劃《建議》已經陸續&&。從目前已經公開的23個省(市區)黨委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來看,只有3個省(市區)調門和中央一致,是弱化經濟增長指標;有10個省(市區)繼續鎖定在快速增長的目標上,仍追求10%以上的高增長;還有10個省(市區),還是要大幹快上,追求12%以上的增長率,其中有7個省(市區)提出了翻一番的目標(即增長率要達到14%)。
  可以説,大部分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目標上,仍然鎖定在“加快發展”的軌道上。如果不及時遏制這一傾向,“十二五”經濟增長的層層放大效應只會比“十一五”有過之而無不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也可能落空。
  從世界大國看,各國都不統計地區生産總值,更談不上比較或考核地區生産總值,這容易産生重復計算,並不科學,也不真實。因為中國太大,目前統計省級生産總值還説得過去,沒有必要統計省以下地區生産總值。從今後看,還要與國際接軌,逐步取消對省級GDP的統計,只有全國的GDP,不能搞出兩個不同的GDP數據。
  對地方政府,取消了地區生産總值考核目標之後,它們的政績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地方政府最大的政績就是改善民生,提供地方性基本公共服務和重要公共産品,加強社會管理,進行市場監督,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實行綠色發展,強化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從不同的政府層次看,越是較低一級的政府,越是要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越是要淡化經濟職能。這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方向,是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對地方政府特別是省以下的地方政府來説,實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指標更為重要。在這裡,我們建議用居民總收入代替純收入或者可支配收入。總收入包括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農業直接補助等,也包括財産性收入、租房子、租賃土地。因此採用總收入口徑更好,也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
  (摘編自《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終特刊,標題係編者所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十二五居民增收目標初定 每年增長7%與GDP一致 2010-12-31
財政收入預期增長何必緊跟GDP 2010-12-30
天津濱海新區GDP首超浦東 2010-12-28
"十二五"末貴州非公經濟佔全GDP比重將達到45% 2010-12-27
美三季度GDP增長遜於預期 2010-12-2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