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將倒逼製造業加快轉型
2011-01-04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張茉楠

  2010年人民幣以漲勢收官,2010年12月31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6227元,連續9日升值,並創下人民幣匯改以來的新高,全年已經累計升值3.01%。
  未來人民幣全面升值將對中國製造産生根本性的影響。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的利潤率約為3%—5%。根據2010年上半年對沿海地區製造業所做的壓力測試,若人民幣升值3%,沿海地區製造型企業將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困境。
  當前人民幣升值已經進入了升值的戰略通道。長期看,全球“東升西降、南熱北冷”的格局註定中國將在較長時期內面臨資産膨脹和人民幣過快升值的風險,可以説人民幣升值倒逼中國製造業必須加快轉型。
  改革開放30年間,我國製造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78年~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按可比口徑計算,年均增長約15%,高於全部工業與GDP年均增幅。“中國製造”龐大的生産能力,使其每産生10%的增長,就能拉動全球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20多年來,中國製造業增長速度居全球之首,製造業比重增速遠遠超過美國。
  但是另一方面,我國製造業勞動生産率、增加值率較低,約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國的5.56%。中國製造業在質量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
  從中間投入貢獻系數來看,發達國家1個單位價值的中間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個單位或更多的新創造價值,而中國只能得到0.56個單位的新創造價值。增加值率是度量一個經濟體投入産出效益的另一個綜合指標。目前我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僅為26.23%,與美國、日本及德國相比分別低22.99、22.12及11.69個百分點。
  由於中國製造業仍處於世界製造業産業鏈的中下游,我國出口的産品大多數是技術含量低、單價低、附加值低的“三低”産品,卻大量進口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和高價格的“三高”産品。我國製造業部門對美貿易的價格貿易條件呈現明顯的惡化趨勢,反映出我國單位出口商品交換能力的減弱。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以低工資報酬、高能源消耗以及高額出口退稅補貼的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加上原材料的全線上升,以及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升值壓力,中國製造業已經舉步維艱。而在匯率爭端和貿易圍剿中,未來中國面臨的國際外部環境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中國製造轉型必須着力解決三大問題:問題之一,轉變中國經濟發展對出口市場的過度依賴問題,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問題之二,必須把重心轉移到推進製造業升級上和技術升級上,避免中國經濟鎖定在低附加值、簡單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上;問題之三,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問題上,除了企業的利潤最大化選擇外,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沖銷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産生的國際收支效應。而人民幣升值恰好為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提供了契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9連升 2010-12-31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創新高 2010-12-30
成思危反駁人民幣被低估論 2010-12-29
成思危反駁人民幣被低估説法 2010-12-29
投資香港人民幣亦需謹慎 2010-12-2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