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産業化升級迫在眉睫
2010-12-31   作者:周陽 李臻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早在1982年到1986年期間,中央連續五年發布了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從2003年到2006年,中央分別&&了一系列政策,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我國農産品加工業儘管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在産業結構的升級方面差距依然巨大,如何實施産業化、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迫在眉睫。
  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將繼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十二五”的發展規劃中的兩個要點值得關注:一是産業結構的升級;二是消費規模的擴大。
  全世界的農産品加工與食品産業以每年27000億美元的銷售額居行業之首,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産業,也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隨着中國入世以來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傳統農業及農産加工模式越來越處於弱勢的地位,對農業産業化升級的需求變的尤為突出。如何進行産業結構的升級?需要學習參考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
  以佔農産品加工業比重最大的食品加工為例,發達國家的食品加工企業注重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研發和創新活動。其中,大型食品加工企業都比較注重研發投資,研發經費一般佔銷售額的2℅-3℅;同時,政府鼓勵食品研發投資。有的國家還有專門的研發投資稅收優惠政策。發達國家食品加工過程基本實現了計算機自動控制、檢測和調整,食品加工技術革新體現在包裝技術、産品形式、高級加工控制系統、自動分級系統以及新産品的不斷推出中。許多發達國家的食品加工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和因特網技術進行原材料採購和銷售,幫助企業提高購買效率。美國50多家著名食品公司組成的TRANSORN網絡市場就是一個企業的網上交易市場,其聯合採購能力為4000億美元。這個網絡除了用來監控庫存和管理工廠,還通過網絡採購讓食品公司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開支。發達國家完善的網絡體系深入到每一個家庭,食品網上銷售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些創新和做法都值得我國農産品加工行業學習和借鑒。
  工業化國家的農産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産業之一。加工增值比例一般在2.0-3.7﹕1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經濟發達國家中服務於國民生活的第三産業佔比都很大,其産值在GDP中佔有較高的份額,除美國外,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第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都超過第一、第二産業。
  “十一五”以來,我國農産品加工業以年均20℅多的速度持續增長,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與農業産值比達到1.5﹕1,呈現健康快速的發展勢頭。“十一五”期間,我國農産品加工業不斷調整産業和産品結構,形成了以食品工業為主體的農産品加工業,食品工業産值佔農産品加工産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0℅增加到2009年的47℅,同時産品結構呈現多樣化趨勢,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閒食品、營養保健食品等發展迅速。農産品加工企業的品牌建設意識增強,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數量不斷增加,“三品一標”認證産品數達到7萬多個,佔全國農産品商品量的30℅。農産品加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總量最大,發展最快,對“三農”帶動最大的支柱産業。
  我國農産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和農業産業化升級旨在提高農産品加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以及提高農民收入,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着手:
  一是有效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有限的農産品加工研究力量,在國家級農業科技系統中建立精幹的國家農産品加工研究機構,其作為非營利性機構應統一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給予重點支持。通過這一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協調組織全國農産品加工研究力量,有針對性地進行攻關研究與示範,解決農産品加工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企業自身要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推廣機構的合作,走農科教相結合和産學研相結合的路子。而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要組建自己的研究開發機構,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逐步發展成為有自主知識産權、創新能力強的現代化農業企業或企業集團。
  二是加大國家對農産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的專項投入。國家應加強對農産品加工研究項目的支持,特別要對影響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給以專項支持,力爭在較短時期內取得突破,在生産中發揮作用。政府應加強綜合服務職能和協調職能,按照農業産業化發展的要求,消除舊體制障礙,弱化部門壁壘和管理職責,打破行業界限和條塊分割,逐步走向管理的一體化。推進農業産業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牽涉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需要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創造全方位的良好發展環境。
  三是加強農産品質量與安全技術標準和措施的研究。要在加快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的同時,特別重視農産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確保農産品加工業健康發展。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産業化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龍頭企業要在提高質量和科技進步方面走在前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要率先執行國家的農産品質量標準,主動把質量及相應的技術規範和農藝要求引入農戶,帶動農戶和基地的標準化生産,創造大批優質農産品和名牌産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要爭取通過國際相關組織的質量認證、安全衞生認證,以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資格和國外消費者的信任。
  四是建議國家根據全球市場變化,對國內一些農産品加工業進行結構調整,整合重組,特別是對一些有潛力小型獨立農産品加工行業進行購並、合併,以避免被一些大型的全球性食品加工企業所吞併,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産品。對一些有實力的食品加工企業可以用出口退稅、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和支持它們走出國門向國際市場擴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俄農業部建議對糧食進口實行零關稅 2010-12-24
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輝煌 2010-12-23
農業轉型亟須駛入快車道 2010-12-22
股指衝高回落 農業板塊漲幅居前 2010-12-21
農業增産擊碎物價大幅波動根基 2010-12-0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