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1日晚發布通知,從22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汽油價上調310元/噸,柴油價上調300元/噸。此次調整後,全國90號汽油和0號柴油零售均價分別為8530元/噸和7780元/噸,漲幅分別為3.77%和4.01%。(12月21日《西安晚報》) 這次調整後,部分地區93號汽油破“七”,北京、上海分別為每升7.17元、7.11元。絕大部分地區93號汽油都升至每升6.7元以上。
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與以往不同的是“很突然”,市場提前沒有預期、沒有猜測,大部分消費者也都沒有一點心理準備。普遍認為,在通脹率高達5.1%的情況下,政府為了控通脹保民生,不會上調成品油價格,給通脹火上澆油。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回答成品油價格上調問題時&&,國家適當推遲了提價時間、控制了提價幅度。但是,觀察發現,這次成品油上調絕對數是今年第二高點。截至目前,今年共上調三次油價,最高點是4月26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上調320元。如何控制了提價幅度?實在看不明白。
更加讓人看不明白的是,在通脹率高達5.1%的情況下,居然上調對通脹助推作用相當大的成品油價格,這無疑是對通脹火上澆油。大家知道,這次蔬菜、糧食、食品等消費品價格大幅漲價中,田間種植者並沒有受益多少,主要是運輸、市場各種收費、繁雜的各種環節剝離了太多利潤。此次油價上調必然加大運輸成本,進而推高農副産品價格,推高通脹率。發改委&&,據匡算,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當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環比上升約0.07個百分點。實際上,成品油價格上調對CPI的影響主要反映在“間接”上,間接影響遠遠超過0.07個百分點。正如上述分析的那樣。目前,控通脹雖然取得初步效果,但是基礎相當脆弱,物價回落是不穩定的,昨天我到市場查看,西紅柿又漲到2.5元1市斤了。在這個時候上調成品油價格令市場想不到,也出乎廣大民眾的意料,時機選擇很值得商榷。
發改委要求各級政府要審慎&&政府定價和指導價格産品。但是,發改委卻率先提高成品油價格,接下來會否引發各地新一輪水電氣煤等公共産品、政府定價或指導價格産品的提價潮呢?同時,在通脹率高達5.1%時,政府定價的成品油産品竟然上調價格,那麼,市場化程度高的産品以及投機炒作會不會跟風而上,而有關部門又何來底氣打壓呢?
也許按照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際油價漲幅確實到了調價的時間窗,與國際接軌也沒有錯。但是,既然國家力量已經介入到市場調控中來了,那麼
在這個特殊時期,在通脹已經威脅到普通百姓的民生大計時,一切都應該為控通脹讓步讓路,決不能為了少數壟斷企業的利益而不顧通脹給廣大百姓生活造成的壓力。在控通脹的特殊時期,國企如何承擔社會責任?難道油企可以在抑制通脹的政策中置身局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