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緩堵”成“添堵”
2010-12-14   作者:王石川  來源:西安晚報
 
【字號
  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對外公布,明確今後北京將合理調控小客車增長、必要時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擇機收取擁堵費等措施。(12月13日《新京報》)
  儘管收取擁堵費只是“擇機”,但按照目前態勢,收取擁堵費也許並不遙遠。有專家甚至稱,“(北京)全城都是小汽車,主要是因為北京用車無限制,且使用成本太低。所以,北京未來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車消費,考慮收取車位佔用費,禁止單位向私家車提供免費車位等經濟手段進行調控。”
  擁堵費不是靈丹妙藥。收得太少,無濟於事,既然能買得起車,還怕交不起擁堵費?收得太多,勢必加重有車族的經濟負擔,會製造出新的不公。
  對有車的工薪階層來説,會增加一筆難以承受的負擔,在經濟壓力下,不再把車開到收費的重點路段;但是對公車來説,收費再高,依然會無所畏懼,因為有公款買單;而對於富人階層來説,他們不會在乎,此前實行單雙號限行,為規避限行,不少人甚至購買了另一輛車,區區擁堵費自然也嚇不住他們。
  如此一來,一旦收取擁堵費,受傷最大的就是工薪階層。而工薪階層之所以買車,無非是為自己增加一些方便,因為北京的公交雖然相對發達,但仍不完善,特別是沒有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居民小區離公交車、地鐵往往有不小的距離。買車實是便於工作之舉,一旦收取過高的擁堵費,能感到壓力的無疑是他們。
  最關鍵的是,收取擁堵費並不能解決擁堵難題。
  據報道,倫敦多年前推出車輛擁堵費徵收方案,且收了8億英鎊,但交通狀況卻無改善。其得失主要體現在三點。
  其一,不具有長期效應。推行擁堵費之初,還有一點效果,但沒過多久,擁堵持續上升,一切如故,甚至越收越堵。其二,擁堵費被浪費。徵收擁堵費的主要目的,本來是緩堵,擁堵費應用於改善公共交通。但是,倫敦徵收的擁堵費,用於改善公共交通系統的費用卻在削減,不少費用用於擁堵費行政管理的支出。很顯然,作為一種排堵保暢的手段,徵收擁堵費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的教訓,也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因此,一旦收取擁堵費,會不會效果不大或毫無意義?再説如何處理擁堵費,實在值得關注。基於以往經驗,這種擔心並非多餘。
  不能迷信交通擁堵費,否則所謂的緩堵,就成了添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解擁堵難題還須標本兼治 2010-12-09
國務院原則同意北京治理交通擁堵方案 2010-12-07
交通擁堵讓莫斯科為難 2010-12-07
汽車馱着擁堵在“慢城”爬行 2010-11-26
高速公路擁堵免費應該全國推廣 2010-11-1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張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責無旁貸[思想]孫兆東:CPI“破5”緣何加息遲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