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停産為“限價”敲響了警鐘
2010-12-14   作者:盛大林  來源:時代商報
 
【字號

 
  盛大林

  12月2日,號稱中國企業500強的北京匯福糧油集團停産食用油了。就在這一天,國家發改委約談四家大型食用油生産企業,要求在兩節期間穩定價格、保證供應。據了解,南方的一些食用油企業也已經停産了。停産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政府的限價調控下,食用油生産企業初現虧損。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市場維持現狀,一個月之內,食用油行業停産限産企業將大幅增加,而那時正值春節前的食用油銷售旺季,如果相關決策部門不能想出好的解決辦法,後果將不堪設想。(據12月13日《重慶晚報》)
  11月底,國務院下發了《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稱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産資料可以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12月2日,國家發改委就約談了四家大型食用油生産企業。雖然國家發改委日前還聲稱“目前還沒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價格臨時干預措施”,但對一些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實際上已經開始干預了,比如“約談”大型食用油生産企業並要求它們“穩定價格”,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限價之舉,只不過不是“硬限價”而是“軟限價”而已。
  在政府的干預之下,食用油價格確實穩定下來了,但企業的生産也停頓下來了。照此下去,食用油的短缺不可避免,而且可能正好發生在兩節期間。限價之前是“價高”,限價之後是“油荒”,哪一種情況更糟糕呢?不言而喻。
  也許有人要説,政府在要求食用油生産企業“穩定價格”的同時,不也要求“保證供給”了嗎?可是,這兩個要求存在內在的衝突。市場價格是引導供應的最有力信號,壓制價格勢必打擊供給。近期食用油價格大漲,直接的原因就是大豆等原料價格不斷上漲,而大豆大都來自進口,在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居高不下導致食用油價格倒挂的情況下,生産得越多虧損得越多。既然不能漲價,那就只能停産——政府總不能要求企業做虧本的買賣吧?
  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主要就是依靠價格的引導作用。限價必然導致短缺,這種市場規律不以任何人的良好願望為轉移。2008年通貨膨脹嚴重的時候,政府採取的限價政策就曾導致部分商品的緊缺。幾年前,津巴布韋政府為了應對飛漲的物價,曾下令所有的商品價格打5折,結果商店紛紛關門,失業率大量增加,經濟陷於癱瘓。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形勢多麼“必要”,“限價”都不能成為政府管理物價的選項。
  那麼,政府應該如何應對物價的上漲呢?如果通貨膨脹與貨幣發行量過大有關,那就應該緊縮貨幣;與此同時,還要想方設法擴大市場的供應,比如幫助企業擴大生産、動用國家的儲備或者擴大進口;此外,還要對低收入群體提供物價補貼,提高他們對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如果供求平衡甚至供大於求了還沒降價,或者國外同類商品的價格也很高,那只能説明價格的上漲是合理的,政府和公眾都應該接受這樣的價格——如果強行打壓,只會遭到市場的報復。
  一些食用油企業的停産已經為“限價”敲響了警鐘。為了保障兩節期間以及日常的市場供應,政府應該放棄所有限價的措施包括限價的想法。消費者也應該了解基本的市場規律,不要總是指望甚至呼籲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打壓物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食用油巨頭"被招呼":未來4個月不得漲價 2010-12-01
食用油價格月底將上漲10% 2010-10-18
中儲糧出手平抑食用油價 2010-10-15
中儲糧:30萬噸儲備油出庫平抑食用油價 2010-10-15
呼籲擴大油菜生産確保食用油安全 2010-08-1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兩個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義[思想]陳思進:一輩子租房又何妨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