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迷信“收費式”治堵
2010-12-14   作者:韓涵(媒體人)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根據已公布方案,收費成了北京治堵的重要措施,包括提高停車費和徵收擁堵費。
  靠收費來治堵,效果不難預料。猛增的停車費,高昂的擁堵費將大大增加用車成本,許多人將被迫放棄開車出行。
  不過,一項公共政策,不能簡單以結果來評價其優劣,更要衡量其公平性。“收費式”治堵,影響了誰?是那些對價格較敏感、收入處於中下的普通車主,而對於那些有能力花幾十上百萬買車的高收入群體,對於一切由公款買單的公車使用群體,翻倍的停車費,幾乎對他們起不到任何限製作用。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城區道路可能成了富者和公權部門的私家道路,停車位將成為他們的私家停車位,“收費式”治堵的力度越大,這種現象就越嚴重。但問題是,道路和停車位是屬於少數人“所有”嗎?它們是公共資源,公共資源理當對所有人開放、使用機會人人均等。
  收費過高,將把一大群人排斥在外,看似減少了擁堵,但明顯有違公共資源的公平分享原則。實際上,國外城市停車收費並非高得離譜,如東京很多繁華區停車場,白天連續停泊14個小時的價格只有2400日元(每小時約合人民幣13.5元),低於北京擬實行的停車收費新標準。可東京人收入要比北京高太多。
  我不否認,城市道路和停車位是一種緊俏的公共資源,可公共資源再緊俏,也不能輕易採取 “價高者得”的分配方式,就如我們不能容忍故宮等文化遺産以門票提價限制客流一樣,不窮盡其他辦法,不可出此下下策。
  可是,我們窮盡一切辦法了嗎?北京公交的軟硬體水平還有沒有提高的空間?自行車路網和配套設施建設還有多少亟須填補的空白?……退一步説,即使要限制機動車上路,其實也有比較公平的辦法,如在城市擁堵區域削減停車位,劃設步行街區,以減少車輛進入,把城區機動車道更多地劃給公交車專用等。
  顯然,治理擁堵,適當提高是可以的,但不能迷信高收費。減少機動車上路,首要考慮的是通過軟性的方法推動,動輒採取行政強制的手段,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北京的數百萬私家車的背後,是數百萬納稅人,請別把他們當成財源或搖錢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宜黃,增長與權力迷信的典型文本 2010-10-14
宜黃:增長與權力迷信的典型文本 2010-10-14
食品質檢迷信“第三方”不足取 2010-09-06
英國:不迷信名校和高學歷 2010-07-30
進口食品屢上黑名單 是誰製造了洋品牌迷信? 2008-05-1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兩個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義[思想]陳思進:一輩子租房又何妨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