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改革需注重“米格25效應”
2010-12-10   作者:李雲崢(江蘇,財經評論員)  來源:新京報
 
【字號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主營發電業務大部分虧損,尤其是火電業務全面虧損。因此有觀點認為,煤電價格長期“頂牛”及電價改革滯後導致“火電越發越虧”,破解之道仍是推動市場化電力改革。(據12月8日新華社電)
  有這樣一種奇特的“責任推卸循環”現象:煤電價格談判中,面對發電企業的虧損抱怨,煤炭企業認為這不是電煤價格過高所致,而是發電企業自身的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造成的;發電企業認為,一頭是電煤價格上揚、一頭是上網電價基本沒有上調空間,焉能不虧;電網企業則認為,上網電價微調的情況下,只有通過提高銷售電價“傳遞成本”才能彌補自己的損失。
  按照某種簡單的邏輯,似乎只要終端電價上漲就能解決問題。而實際上,終端電價一漲,煤炭企業的成本又提高,必然導致下一輪惡性循環的開始。也就是説,不僅這種漲價是無效的,而且因為電力價格牽涉全社會的生産、經營和生活成本,最終還可能導致過大的不可預測“連鎖反應”出現。
  這種僵局,不禁讓人想起了管理學中的“米格25效應”:前蘇聯曾研製和生産過一種型號為米格25的噴氣式戰鬥機,當時這種飛機因其優越性能廣受世界各國青睞,實際上,米格25戰鬥機使用的大部分零部件與同期美國戰機相比要落後得多。
  “米格25”的秘密,在於整體設計時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設計,正是這種組合協調産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實際上,中國電力價格涉及的相關行業內部及相互之間關係何嘗不是如此:進口電煤價格低於國內電煤價格,是否説明煤炭企業自身降低成本還有一定工作可作?與國際同行業相比中國發電企業能耗過高,是否説明了集約型生産方面還有潛力可挖?不斷被社會關注的供電企業設備採購中存在的問題、員工高工資、關聯企業交易等問題,是否也説明了電網企業降低成本的空間?
  由此可見,如果進行電價改革,需要注重“米格25效應”,在內部挖潛上多下工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居民生活用電實施階梯電價是大勢所趨 2010-12-06
2015年我國電價將超過0.7元 2010-12-01
“階梯電價”應能上也能下 2010-11-04
[博客]階梯電價政策的反思 2010-11-04
階梯電價政策的反思 2010-11-0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鄭風田:新圈地運動不宜輕易否定[思想]房地産調控必須明確政策預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