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負公平比擴徵財産稅更重要
2010-12-07   作者:李龍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我國的中産階層仍處於發育之中,各種接踵而來的“稅收”在不斷削弱着這一階層的幸福指數。如今又以財産稅的名義要給他們加稅,很讓人不解。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5日在中國改革國際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流轉稅類比重偏高,財産稅類比重偏低,特別是對有産群體的財産徵稅顯得很大的不足,累退性特徵比較明顯。言下之意就是,目前對有産者明顯徵稅不足。
  幾天前有財政部官員説,個人房産將逐步納入徵稅範疇,現在稅務總局的專家又直言説,財産稅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特別指明應加大對有産者的徵稅力度。擴徵財産稅會否加重本就偏高的稅收負擔,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對此言論的最直接反應。
  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在我國目前的稅收收入構成中,流轉稅等間接稅約佔總稅收的72%,所得稅等直接稅只有28%,導致現在的稅制結構呈現出累退性。也就是説,稅負隨着收入的增加而遞減,越是有錢人所承擔的稅負越輕,相反,中低收入群體稅負卻相對偏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錢人通過炒房獲利巨大,繳的稅卻很低;普通工薪族一年只掙幾萬,其中的每一分錢都要繳稅,這顯然有失公平,也很不合理。而在很多發達國家,由於以所得稅為主,稅收的累進屬性表現得也很明顯,越是高收入者繳的稅越多,中産階層和窮人稅負則要輕很多。
  實事求是地説,所得稅的比重偏低,使得稅收呈現出累退屬性,這種稅收結構確實不太合理,而且也與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本義相悖。因而,加大對有産群體的財産徵稅,看起來很有必要。但如果忽視稅負不公平、稅負過高的現實,一味地強調對有産群體徵收財産稅,不但難以改變稅收的累退性,而且還會讓“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的承諾淪於形式。
  以稅收而言,近年來可謂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稅收收入近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雖然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宏觀稅負並不算高,但稅收收入連年超GDP增長,勢必使政府收入佔GDP比重增加,而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卻呈現出下降趨勢,如此宏觀稅負終將隨之上升。在這樣的前提下,只想著提升財産稅的比重,在“加稅”的同時卻沒有相應的“減稅”舉措,無疑只會加重民眾的稅收負擔。
  再具體到財産稅,作為所得稅的補充,雖然能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但有産者本身稅負就過重,比如購房時已經繳了不低的稅費,再開徵房産稅,將進一步加大房屋持有者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在財産欠缺透明的背景下,財産稅的徵收能否公平也尚存疑問。普通百姓的財産狀況很容易掌握,徵起稅來也易如反掌,但那些權貴一族的財産究竟有多少,房屋有幾處,恐怕就難查清了。如此一來,所謂的財産徵稅其矛頭指向的大多是“中産”一族,又何談改變稅收“累退”屬性呢?
  作為有産群體的一員,我國的中産階層仍處於發育之中,各種接踵而來的“稅收”在不斷削弱着這一階層的幸福指數。可有的專家卻仍然盯着這塊“肥肉”,如今又以財産稅的名義要給他們加稅,很讓人不解政府屢次提出要增加居民的財産性收入,可擴徵財産稅打的又是什麼算盤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統一稅負並沒有嚇走外商 2010-12-02
周天勇:如何合理限定中國宏觀稅負水平 2010-11-01
如何合理限定中國宏觀稅負水平 2010-11-01
稅負增長過快 無從擴大內需 2010-10-27
別讓簡單的數據對比遮蔽了稅負之爭 2010-10-2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鄭風田:新圈地運動不宜輕易否定[思想]房地産調控必須明確政策預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