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分地震捐款案中的“雙重爛賬”
2010-12-06   作者:溫可(法律工作者)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雖然,8月《新京報》報道湖州吳興區四名鎮幹部私分大地震捐款一案時,使用了“捐款疑雲”的説法,但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很快公眾就認定了“好人”“壞蛋”,但事情並非如此非黑即白。據《21世紀經濟報道》12月3日的報道,本案終審認定四個鎮幹部共同貪污捐款62萬元。但事件的反思,不應止於要求貪官人頭落地的層面。
  湖州捐款門暴露出了“雙重爛賬”。第一重是當年捐款時,各級官員視之為政治任務,重成績、不重監管,忽視捐款人權利,結果成了一筆糊塗賬,多捐少記、重復登記、挪用捐款名義等怪事不斷。第二重“爛賬”是建立在前一重的基礎上的,卻成了定罪的鐵證,結果被辯護律師點到了穴道。
  2008年汶川地震,吳興區織裏鎮政府組織街頭募捐。有8.5萬元的錢因為銀行停業沒有存,主管領導孫水榮(據稱之前出過車禍,頭部受傷),把這一筆塞到沙發底下。整整一年多後,清潔工發現了那包錢。這麼大的一筆捐款能被集體“遺忘”,這本身就説明制度漏洞的嚴重。當年捐款時,群眾熱情很高,政府根本來不及對每個人開收據,於是對於1000元以下的捐款不登記,不過據工作人員回憶,其實千元以上的也沒完全登記。這是“多收少記”,還有“少收多記”的,有三家企業將60.3萬元的捐款,直接匯入區裏的財政專戶,並未經過鎮裏,卻也成了鎮裏的捐款成績。還有,鎮工會被上級要求完成5萬元“特殊工會費”任務,主管領導大筆一揮,公眾捐款中的5萬元“劃撥”成了工會的捐款。總之,一方面是政府應對募捐的經驗的確不足,一方面在政績本位下,捐款數字成為攀比政績所在,忽略了捐款人的權利。於是,一筆爛賬誕生了。
  此案法院一審時認定四個鎮幹部“截留捐款113萬元,其中私分62萬元,另有截留的51萬元去向不明”,公眾對此十分憤怒。其實,這筆賬也是建立在之前的捐款糊塗賬的基礎上的。
  一審認定,2008年5月16日下午,前述四人將捐款運到鎮政府,截留51萬元,但除口供外,沒有其他證據,於是法院認定這筆錢“去向不明”。二審時律師找到鎮文化站拍的照片,證明捐款箱當天下午根本沒有離開過現場。結果二審法院改判,不再提那51萬元的事了,四人的貪污額跌到62萬元,不過四人的刑期沒有跌。而且法院依然認定四人在5月17日下午,又把捐款箱運到鎮政府裏私分了。
  這回律師的“人品”用完了,他們沒有找到直接證據反駁,只有一堆間接證據——比如,四個被告人彼此矛盾的口供一起成為有罪證據;鎮政府的保安證實沒在監控中見過捐款木箱,對此終審判決書裏的解釋是:“保安人員沒有看到不等於捐款木箱實際沒有搬入鎮政府”。
  其實,捐款的數字,已經永遠成為一個謎:政府部門把公民的捐款數字搞成一個謎,四個公民因為謎一樣的數字被定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山鋼日鋼“聯姻”迷局:重組破題與億元捐款 2010-11-10
巴菲特中國慈善晚宴內容調查:嘉賓無需承諾捐款 2010-09-19
[博客]捐款?還是先交稅吧! 2010-08-24
巴菲特游説中國富豪捐款 2010-08-20
“廣東扶貧濟困日”正式啟動,比亞迪捐款1300萬 2010-07-0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