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必須調低增長預期
2010-12-06   作者:謝作詩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既然世界經濟過去的高增長是非常態的高增長,長期裏,將回歸常態增長,於是我們的外需增長也將回歸到常態水平。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需要參與國際大循環發展經濟的大國來説,這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約束。因此,國內消費需求變得至關重要。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的社會化程度,改革醫療、失業、養老保障制度,增加政府轉移支付,當然會增加消費傾向。但是,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要達到使消費傾向有顯著增加的程度是不能承受的。短期裏,政府可以通過諸如家電下鄉、農機下鄉等政策來刺激消費,但是這些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到底有限,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向前看,政府再也沒有像房地産市場、汽車市場那樣的巨大存量需求可以開發利用了。短期裏,政府可以通過增加投資來增加國內需求,但是長期中,投資又會變成新的供給,而可以形成新的增長點的投資領域並不多。基礎設施投資由於大型機器設備的使用,對於增加就業,促進廣大中下層人民收入增長的作用也不會顯著。要增加消費,核心仍然是增加收入,特別是廣大中下層人民的收入。
  首先,這是一個轉軌國家的制度制約問題,而不是一般市場經濟國家的消費傾向不足問題。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佔的比重過高,土地等重要生産要素國家所有,以及上游産品壟斷經營等等嚴重制約了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增長。這些都不是需求管理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要通過改革制度才能解決。但是這些領域的改革越來越困難。
  其次,這又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問題。廣大中下層人民收入的提高,最終要依靠製造業來實現。然而今天的經濟是耐用品經濟,其特徵是生産能力超過消費能力,為此需要外需吸收我們的勞動密集製造品。現在面臨外需減少,這就構成了矛盾。好些人認為農村存在巨大的存量需求可以開發。但實際並不是。追根溯源,不僅農民將來之收入提高依賴於製造業,就是他們既有的收入也是來自於製造業。邏輯上,我們要靠工業發展來讓農民富起來,而不是通過農民的消費來吸收工業的巨大産能。
  外需回歸,於是需要增加國內消費,而增加國內消費,歸根結底需要增加百姓收入,這又離不開外需對於我們勞動密集製成品的吸收,經濟就是在這樣的“怪圈”中行進。為此,維護匯率穩定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目標。
  既然世界經濟過去的高增長是非常態的高增長,長期將回歸常態,與此相適應,我們的外需增長也將從非常態回歸到常態,那麼中國經濟必須調低增長預期。無論從需求方面看,還是從供給方面看,曾經8%以上的高增長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未來中國經濟將會告別8%以上的高增長時代,很可能會回到一個7%左右的中速增長時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索斯比展示中國皇家翡翠珠項鏈 2010-12-03
金融總裁的中國水電戰略 2010-12-03
傳凱雷考慮建立新人民幣基金投資中國西部 2010-12-03
中國:保險文化博物館進入選址洽談階段 2010-12-03
中國需求增長使俄中能源合作實現突破 2010-12-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