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爾街看金融中心之變
2010-12-02   作者:王加豐(浙江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大型電視紀錄片《華爾街》正在熱播。透過這部片子,人們可以了解兩百年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發現資本市場興衰與經濟起伏的規律。不過我這裡想強調一下:至今已知的世界金融中心的轉移,幾乎都是依靠戰爭來完成的。
  眾所周知,近代以來世界上第一個金融中心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儘管阿姆斯特丹只能説是一個歐洲的金融中心,但它是第一個真正國際性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的所在地紐約最初是荷蘭人建立的,所以它最早的名稱是“新阿姆斯特丹”。這個名字産生於當時歐洲殖民主義者的習慣,即用自己的出生地、自己國家的首都或自己喜愛的人來命名海外新建立的城市。 1664年,英國的約克公爵佔領這個地方後才改名為紐約,意為 “新約克”,可以想象,這位公爵是以自己封地的名字來命名這座城市的。英國約克郡的首府約克現在可説是默默無聞,但在近代初期它一度是英格蘭的第二大城市。可見,紐約的歷史大體上演繹了三個先後支配世界金融的國家的歷史。
  這三個國家是如何完成金融中心的交替的呢?是戰爭。當然,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是金融中心轉變的根本原因。但從這幾個金融中心的先後交替的歷史看,沒有戰爭是很難完成世界金融中心的轉移的。
  17世紀中,一度是 “海上馬車夫”的荷蘭由盛轉衰,正處於革命中的英國開始嶄露頭角。 1652年,初步鞏固了革命政權的克倫威爾政府頒佈了 《航海條例》,打擊荷蘭的航運業,縮小其航運市場。荷蘭為保護自己海上貿易的壟斷地位,在此後的20多年間與英國發生了三次戰爭,但最終被英國打敗,徹底失去了制海權。此後,荷蘭變得一蹶不振,英國則成為執世界發展之牛耳的國家。歐洲資本主義起源的中心轉到了英國,世界金融中心也從阿姆斯特丹轉移到了倫敦。
  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向紐約的轉移,只不過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情,但是紐約真正取得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在美國取得世界工業生産頭把交椅很久以後的事情。 1860年美國內戰爆發前,美國工業生産佔世界工業生産第四位,到1894年已躍居第一位,生産量等於歐洲各國生産總量的一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13年,其工業産品已佔世界工業産品的1/3以上。 但即使這樣,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看起來仍然“巋然不動”,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它或許還會更長久地穩坐世界金融中心的交椅。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由西歐的債務國變為債權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各種統計數字都説明,美國對西歐的經濟優勢已經非常明顯。比如,1913年到1920年間,歐洲的製造業下降了23%,而美國的製造業卻增長了22%。就歐洲而言,這時期“對美國的依賴已經成為體制的靠山”。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表面上依然維持着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世界政治和外交也“奇怪地形成了世界仍然以歐洲為中心的假象”。
  當然這與兩種情況有關:一種是美國在一戰後重歸“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另一種是英國把維護或恢復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為自己極其重要的工作,20世紀20年代它甚至不惜採用了“壓低工資和維持本幣價值高估 (維持戰前水平)的高通貨收縮政策”,其代價是失業率大幅度攀升,出口産品喪失競爭力。必須強調一下的是,美國在一戰後重歸孤立主義外交,也與當時西歐各國仍然擁有幾百年的歷史優勢形成的傳統力量有關。它們還不可能聽從美國的擺布,美國也確實還沒有能力擺布它們。英國維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努力也不是沒有任何結果,在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中,英國由於一系列政策得當,其所受危機的影響比西歐絕大多數國家都小。
  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面對衰落的殘局,英國才徹底失望。美國終於不費吹灰之力接受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但這時離美國取得世界最大的工農業産品生産國的地位已有近半個世紀之久。
  所以説,世界金融中心的轉移可能比一些人想象的要複雜一些。它的轉移,經濟力量是重要的,但經濟力量也不是萬能的。當然,世界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轉移是一種客觀現象,是一種或遲或早總要發生的事情,但願未來的這種轉移不要再通過戰爭,而是通過和平的手段來進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通用回歸華爾街對A股的啟示 2010-11-22
美監管機構聯手清查華爾街內幕交易 2010-11-22
華爾街今年盈利或大幅下降 2010-11-18
通用汽車即將重返華爾街 2010-11-18
通用重返華爾街 上汽能否參股存懸念 2010-11-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