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城市之名再掀投資熱潮
2010-12-02   作者:幾又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至少有100個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號,沒有一個省份缺席。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我國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在我國,不僅沒有一座城市有過可以量化的減排歷史,還出現了諸多建設低碳城市的怪現狀。(《中國青年報》12月1日)
  不禁想起,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因直言不諱“甘肅那個千萬千瓦級的風力發電站典型的形象工程”,結果招來好大一番動靜:地方政府包括壟斷企業強力反彈,矢口否認,而公眾也窺一斑見全豹,對一些地方以低碳之名的超常規、超常識的建設現狀有了更新的認識。
  就社會發展與環保建設看,“低碳”概念順應時代潮流,進入地方發展視野乃形勢必然。但實際情況卻是,“低碳”概念,已被異化為新一輪的投資建設熱潮。如,就“低碳”建設問題,一些地方領導言必談光伏産業。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總産能超過23萬噸。一些專家對光伏産能的快速擴張&&出過剩的隱憂,但這並未阻遏業已狂熱的投資者和地方政績驅動力量。
  就光伏産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金兵更擔心的是,“我國太陽能光伏産業95%的原材料需要進口,95%的太陽能電池則是出口。太陽能被稱為最大的無污染可再生能源,但其重要原料多晶硅的生産業態卻是高污染的,且中國多數多晶硅企業環保不完全達標”。(《瞭望周刊》11月8日)李金兵將光伏産業這種把碳排放與污染留在國內的現象,概括為“嵌入式碳排放”,並認為,這種嵌入式碳排放會“進一步約束國內碳排放量的空間,導致在國際低碳經濟與政治層面上處於被動局面”,最主要的是,我們自己不得不置身於這種碳排放之中。
  另一個問題是,“低碳”這一關鍵詞,實際扮演着地方“製造”新的投資亮點,延續投資式經濟增長路徑的驅動角色。也不僅僅是“低碳”,幾乎每隔三兩年,社會上總會傳出一些如同“低碳”這樣的發展關鍵詞,如國際大都市、園林城市等,每換一個主題,便少不了一番理直氣壯地折騰。表面上看,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喜人建設景象,GDP也噌噌地往上躥,實際上“短命”建築屢見不鮮,社會存量財富增長緩慢,尤其是居民收入增長乏力,內需久提難振。
  作為同樣遭受過“二戰”劫難的國家,日本僅用25年便躍入發達國家行列,而韓國人均GDP則在1995年首度突破10000美元大關。改革開放30年,雖然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9.8%,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但截至2009年底,我國人均GDP仍未突破4000美元。這就難免引人深思:我國經濟歷經30多年的高速發展,理應創造出的巨大存量財富到底是高效地流向了社會,還是被大量重復建設、低效建設等消耗浪費?
  經濟發展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而不是反復折騰。需要緊跟時代節拍,而不是霸王硬上弓,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社會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即遵循科學規律,滿足人文需要,無論是力推“低碳城市”還是其他發展思路,只不過是城市綜合發展必須重視的發展要素,絕非集中所有力量,一時締造的耀眼彩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低碳城市別成“低水平起鬨” 2010-12-02
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産品對接平台啟用 2010-11-24
抓住低碳商業模式的轉變契機 2010-11-22
英特爾倡導綠色低碳 2010-11-22
環保漫畫《低碳漫畫總動員》出版 2010-11-1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