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外賤內貴背後的灰色成本
2010-12-01   作者:禾刀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ipad過關徵收千元關稅事件,喧鬧後帶出一個全新的話題:為什麼國內的ipad要比不少國家和地區貴?是什麼造就了在“世界工廠”買不到便宜的東西?是什麼驅使國內消費者捨近求遠去國外採購?這種“擴大外需”的行為是怎麼造成的,是否合理,又有着怎樣的經濟學動力?要知道,不少ipad原本就是在國內生産的,深圳富士康就是其全球重要生産基地之一。(《南方日報》11月30日)
  在提振內需大氣候下,國人卻前赴後繼地積極拉動外需,背後縱使原因眾多,但根本一點不容忽視,即這是消費者對價格比較後做出的理性選擇。或可斷定,在國際化征途上,如果“中國製造”商品外賤內貴局面不能扭轉,那麼這種“不遠萬里”的“採購式旅游”現象就不可能消淡,拉動內需更是舉步維艱。
  導致“中國製造”外賤內貴的制度性成本自然不容忽視。中國出口商品的綜合退稅率,從當初的9.8%%提高到了現在的13.5%%,部分商品高達17%%;當進口産品進入流通環節後,增值部分則要收取17%%的增值稅。一方面給境外消費者以低稅率産品,另一方面卻對入境商品徵收高關稅,這必然導致同種商品價格外賤內貴。不過,學者聶輝華認為,僅僅因為這些,並不會導致同種商品出現如此巨大的價差,真正的原因則在於,“國內市場的不透明、不規範、不合理導致了高昂的交易費用和制度運行成本,從而侵蝕了國內産品的利潤空間,價格只能水漲船高了”。(《新快報》11月8日)
  對於顯見的制度性成本當然應引起重視,解決起來也有目標可循。然而,“不透明、不規範、不合理”現象的廣泛存在,既無法完全實現制度意義,達成調節效果,還會催生龐大的灰色市場。在《南方周末》創刊25周年慶祝活動上,萬科董事長王石説,一次企業家論壇上,他與一位嘉賓先後發言,“我講我不行賄,下面沒有掌聲;他講他行賄的時候,下面掌聲雷動。我坐在&上多少有點尷尬。”王石的尷尬,充其量只是這個群體面臨現狀的真實折射。
  2009年8月,《中國富豪榜》製造者胡潤曾發布《中國富豪特別報告》揭示,10年來登陸胡潤百富榜、財富令人艷羨的1330位中國富豪,有49位發生了各種變故,其中17人獲刑入獄,3人待宣判。曾有人就此戲稱,富豪榜成了“殺豬榜”。這些富豪尤其是那些躲在富豪背後的權力,到底對市場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恐怕只能任人猜想。不變的是,這些灰色開支只會變本加厲地進入商品成本,進而進一步推高價格,轉嫁給消費者。
  一般情況下,我們渴望將“中國製造”外賤內貴現象看成一個單純的經濟學問題,這是因為,即便這類問題再複雜再棘手,至少可從經濟發達國家適當借鑒經驗,制訂措施的目標性更強,效果更可預見。“不透明、不規範、不合理”現象則不同,不僅無法體現制度初衷,反倒削弱制度管理效率,導致一種什麼措施都不管用的錯誤幻象。簡而言之,“中國製造”外賤內貴最令人無法容忍的,當是那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灰色成本。實際上,這也正是降低商品成本,提振內需的一大“攔路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4.7% 2010-11-01
後危機時代 "中國製造"面臨五大"軟肋" 2010-10-11
"中國製造"面臨五大"軟肋" 2010-10-11
中國製造業500強:發展速度放緩行業差距拉大 2010-10-11
魏建軍:以長城汽車為“中國製造”正名 2010-09-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敬東:中國管理稀土資源不違反WTO規則[思想]財經洞察:透視愛爾蘭危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