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物價 且防菜賤傷農
2010-11-30   作者:張俊才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昨日(11月29日),上海農産品批發市場數據顯示,上海地區青菜批發價較十天前下降了近三成,菜價跌破1元。同樣的消息來自於新華社的相關監測,11月中旬以來,被監測的13種主要蔬菜,全國平均價格持續下降,截至11月27日,累計降幅已超過8%;其中,菠菜、四季豆和黃瓜降幅也超過了20%。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CPI漲幅高達4.4%、蔬菜價格同比上漲31%到11月底,不足20天,蔬菜價格一路回落,着實讓老百姓的心收穩了許多。而從整個蔬菜産運銷鏈條上來看,此番政府出手平抑菜價,極有可能傷害處在蔬菜生産環節的菜農。
  就以上海青菜為例。上海青浦的蘇北菜農向筆者算了一筆賬:菜種、肥料、農藥乃至地租和人工費,一斤青菜的保守成本價是八毛五,而政府收購價格卻是三毛五,這樣他們只能維繫老客戶,其餘就乾脆不賣,道理很簡單,多賣多虧。姑且不論這賬算得有沒有精確的統計學價值;就單從這一點看,終端市場上的每市斤9毛,只比成本價多5分,虧空一定不小。
  這裡,筆者不去估算採取欺詐、串通、哄抬、囤積等不正當手段抬高菜價的奸商逐利大小,也不考慮游資炒作的想象空間,即便這些環節都沒有,採取直銷直供,處於蔬菜産銷鏈條最前端的菜農,巨大的虧空也擺在前面,無法回避。
  眼看著玩不下去,怎麼辦?辦法很簡單——政府補貼。筆者了解,菜價跳水後,上海市對農産品供應鏈相對脆弱的綠葉菜種植每畝補貼80元,區縣追加補貼120元,這樣每畝累計補貼200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菜農種植壓力。可是,事實上,這種補貼的優惠政策,僅限於上海本地菜農,也就是説,只有擁有上海郊區戶口的菜農,才能享受到這種政策,那些蘇北的、安徽的外地菜農,不在此列。補貼不針對外地戶口,而上海的蔬菜卻有一半以上是外地菜農種的。如此區別對待,焉能不傷及外地菜農的心。因此,也不難理解這些菜農“捂菜”的無奈和重負了。
  當然,此次菜價下跌也有着自身市場背景,目前正是大棚蔬菜集中上市的季節,蔬菜本身就有降價的市場空間,這疊加了蔬菜價格下降行情。
  平心而論,這回蔬菜“降價”,讓我們看到各級政府終於克服“上怪天,下怪地,中間怪奸商”的被動應對,積極主動組織貨源增加供應量,免收“進場費”、高速放行,甚至簽訂責任書,“有形的手干預”市場,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也讓我們感到了,黎民百姓的生活壓力有所緩減。
  而另一方面,産量和菜價兩者乘積,就是菜農收入,在生産資料各個環節漲價背景下,價格驟降,補貼如果不到位,菜賤傷農在所難免。
  菜價下跌,聽上去很美;然而,在通貨膨脹加劇的背景下各種商品全面漲價對其形成的壓迫,怎一個“降”字了得?
  這場全國範圍的“砍價”運動,已登上了各地黨報的頭條,筆者認為,砍,要砍得其所,砍奸商,砍租金,砍油價,但不能過火地砍在這些利潤單薄的菜農身上。政府在調控菜價的過程中,應該對自己定好位,要堅持用市場的手段而不是行政的手段來調控菜價。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調控好菜價。
  《漢書食貨志上》説:“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平抑物價且防菜賤傷農,做好“米袋子”“菜籃子”工作,既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抓物價打投機根本就不是宏觀調控 2010-11-29
説説穩定物價的天時地利人和 2010-11-29
物價調控大限將至 漲價預期減弱 2010-11-29
中美物價“倒挂”是一連串制度事件 2010-11-29
物價調控大限將至 漲價預期減弱 2010-11-2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