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雇“保安”拆遷涉嫌瀆職
2010-11-30   作者:王剛橋(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太原拆遷血案的黑幕正在一點點拉開,當地政府雇傭保安公司協議日前遭媒體曝光。據《瞭望東方周刊》的報道稱,僅在太原市晉源區就有國土、環保,乃至區政府等政府部門先後與武瑞軍簽訂過保安服務協議,這其中,拆遷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內容。
  政府與保安公司的聯姻,看上去像是“雙贏之舉”。政府花錢雇傭保安公司辦事,大大減少了自己的工作,又逃避了責任。如若出事,可以很方便地推給執行者——保安公司。而保安公司之所以願意為政府擔風險、辦“實事”,那是因為他們可以得到政府慷慨給予的鉅額經濟利益。這樣的一拍即合背後,是公權力的不當“出賣”,而公民的私權利,卻在政府與保安公司的合謀中,被人為侵害了。
  很多人將近期的拆遷亂象歸因於新拆遷條例的難産。事實上,依現行法,地方政府同樣不能將拆遷權委託或轉讓給第三方。拆遷的前提是徵收——徵收有兩種類型,一是行政徵收,一是商業徵收。商業徵收及其拆遷的適用法律並非現行的“拆遷條例”,而是國家基本的民商事法律。行政拆遷則不同,它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而産生。行政機關是作為國家的代理人對公民正在使用中的土地實施徵收。但這種徵收必須是基於公共利益的國家行為,而不能是包含了商業利益的商業行為。
  換言之,行政機關既不能作為商業機構的代理,向公民實施土地徵收,更不能授權給一個保安公司或別的商業機構來負責拆遷了。一些地方政府動輒招募大批“臨時工”直接面對行政相對人,這是最大的瀆職和懶政。如此“官僚病 ”,真得好好治上一治!
  如上所述,政府雇傭保安公司實施拆遷涉嫌“公權不當轉讓”。在這種異化的權力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拆遷血案,事實上既包含了民事責任,又包含了行政責任,當然,還有刑事責任。太原拆遷血案即便真是作為“政府臨時工”的某幾個保安所為,那也得依刑法由偵查部門立案調查。有消息稱,此案的幾名疑犯已落網。如是可見,拆遷並不影響拆遷中的刑事案件的處理。拆遷中的“故意傷害”甚至“故意殺人”,或有刑事偵查介入。在現實中,受地方政府雇傭的拆遷隊“非法破壞公私財物”以及“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同樣可能構成刑事罪名,也同樣需要偵查機關介入。
  但可惜,於極少數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之外,我們幾乎看不到刑事司法在糾紛解決中有啟動的跡象。一旦事發,行政責任也總能掩蓋刑事責任。這種變異的“選擇性執法”機制,同樣有“瀆職”,也有“懶政”,或許還是“有意為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拆遷戶“巡夜”擋得住“強拆”嗎? 2010-11-29
網民熱議新拆遷條例草案亮點 2010-11-26
今日觀察文字稿-“新拆遷條例”何時揭開面紗? 2010-11-25
取消行政強拆有利於促進拆遷領域公平公正 2010-11-25
新拆遷條例草案已較成熟 2010-11-2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