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漂白”為何被小學生查出
2010-11-30   作者:胡印斌(媒體人)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北京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在農大農學院高衛芳博士的指導下,在實驗室做了一個常規實驗:在暗室中通過紫外線條件照射觀察熒光。結果發現一個大秘密,如今市場上的鮮蘑菇超九成都被熒光增白劑污染,長期吃這樣的蘑菇將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一個小學生經過簡單指導就能夠查出來的蘑菇漂白問題,為什麼那些肩負監管重責的大人們就發現不了呢?
  應該説,實驗本身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實驗室常用的檢測方法;取樣過程也不複雜,就是家庭主婦們經常購買的16種食用菌樣品。這個調查不過是一個常規實驗而已,技術上並不存在太高的門檻。
  進一步説,相關監管部門負有監管市場運行、規範經營行為、呵護食品安全的重大責任,其所擁有的技術手段肯定比一個小學生先進,其所能夠調動的行政資源也自然比一個小學生充裕,那麼,這些部門為什麼發現不了呢?
  看來,不是商販的漂白工藝先進,也不是蘑菇增白缺乏“行業標準”,根本上在於監管部門的監管缺位。
  食品安全並不遙遠,它就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邊,包括小學生張皓在內的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做出自己的努力。當然,監管部門的責任更大,更應該積極主動以行政強力矯正不合理、不合法的行為,而不是總是被動等待,推諉卸責。如果真的等到事情鬧大,成為惡性食品安全事件,則必將傷害整個社會的信用和價值。
  也因此,小張皓的實驗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價值。一是照見了大人們的疏懶、失職乃至缺位,暴露出公權力對於食品安全一以貫之的傲慢和懶惰;再就是催促監管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不要僅僅把張皓的努力當做一則趣聞、逸聞,而應該看做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提醒大人們認真做事、探究到底,以負責任的權威結論消弭公眾的疑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食品安全,監測應走在前面 2010-11-11
惡性營銷在食品安全傷口上撒鹽 2010-10-22
極刑確保食品安全的經濟解釋 2010-09-19
食品安全,政府該負什麼責 2010-09-06
中心實驗室獲國家認可 雅士利食品安全防線加強 2010-08-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