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新車船稅草案徵求意見截止時間。從網絡跟帖看,似乎反對聲遠遠蓋過支持聲。到底為什麼要徵收新車船稅?新車船稅按排量徵收合理不合理?是哪些人在反對,支持聲為何如此弱?在截止日期到來之前,這些問題都應該厘清。
首先是為何要徵收新車船稅?筆者認為,新車船稅徵收不僅合情合理,而且很有必要。其一,新車船稅徵收目的並非平衡收入差距,而在於用稅收杠桿來促進節能減排。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狀況很好,甚至有人要提出財政收入要理性增長。加之,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從“國富”到“民富”。因此,在此背景下,新車船稅根本出發點不在增加財政收入和提高民眾稅負,而在於節能減排。
其二,汽車尾氣污染已經成為全球公害,如果再不整治,人類可能重蹈恐龍覆轍。有一種理論解釋恐龍滅絕的原因,説恐龍可能是被它們自己“排放的尾氣”熏死的。有機構曾經預測,全球汽車保有量最遲到2010年就將突破10億輛。如果人類再不採取措施控制汽車尾氣排放,可能最終也會被汽車尾氣熏死。這雖説是個笑話卻令人警醒。
其三,45%減排目標必須實現,中國有車一族應為實現這一目標承擔應有的責任。溫家寶總理去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向全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45%。公安部交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99億輛,其中汽車8500多萬輛,每年新增機動車2000多萬輛。環保部首次公布中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情況顯示,去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5143.3萬噸,機動車尾氣排放已成為大中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源。為了兌現減排45%的莊嚴承諾,每個中國人都必須作出努力,要將節能減排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
其次,新車船稅按排量徵收合理不合理?車船稅如何徵收,理論上説有三種徵收方法,一是按車船價格或者價值徵收,二是按排氣量徵收,三是統一到燃油稅。
目前,統一徵收燃油稅時機並不成熟,可能直接導致中國乃至世界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給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因素,短期很難實現。在車價與排量之間,按排量徵收更合理,更具操作性。因為車船稅是一種介於財産稅與行為稅之間的稅種,它雖有財産稅的某些特點,但其根本目的不是在於調節財産收入,而在於配合國家一定階段的社會經濟政策的貫徹與執行,具體説,就是控制碳排放。所以,從稅收徵收的目的上看,應該以排量的多少來徵收。
當然,對於按排量徵收,也有人質疑:一輛總價30萬元的車和一輛總價10萬元的車,同樣是1.6的排量,為什麼車船稅是一樣?筆者認為,同樣排量的車,的確存在很大的差價,但30萬元的車和10萬元的車,他們所支付的不同消費稅、購置稅已經體現了相對的公平。假定一個車主擁有一輛1.6排量的車,且發動機是黃金打造的,方向盤上還有三個雞蛋大的寶石,但車主已經為他的奢華支付高昂的車價和車輛購置稅。儘管有黃金髮動機和寶石方向盤,但在使用過程中並沒有佔用更多的公共資源,一樣開一個車道,一樣停標準車位,在使用環節沒有理由徵收其更高的車船稅。
另外,為什麼新車船稅草案徵求意見徵來一片反對聲,甚至出現一邊倒現象?新車船稅草案徵求意見,這件事本身就體現了中國民主法制的進步,但現在一邊倒的反對聲讓人找不着北。筆者認為,作為政策制定方首先應該看清是什麼人在反對。目前網上發帖拍磚者主要集中於三類人群:第一類是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為代表的業界人士,新車船稅的徵收對汽車産業肯定是個利空,他們的反對可以理解;第二類是廣大車主,儘管可能心懷環保責任意識,但新車船稅一旦開徵,無疑會增加高排量車主養車成本;第三類是借題發揮甚至無理取鬧者,借助這次機會發泄日常生活中某些不滿情緒。
弄清哪些人反對之後,還應該弄明白反對者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意見還是部分人群的意見。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8500萬輛,除去公務車、公交車外,私家車總量或在7000萬輛至7500輛,如以7000萬輛計,他們所代表的有車人口約為2億,相對應的無車人口則是11億。所以,那些高喊着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反對聲,他們其實代表的只是小部分人。問題是無車一族如此之眾,何以贊成聲如此之弱?這一點其實也很容易解釋:對於有車一族來説,新車船稅的影響是顯性的,所以他們會堅決出來反對;而對於無車一族來説,他們的獲益卻只能通過國家利用新車船稅整治和改善環境後才能感覺到。這種獲益是隱性的,所以很少有人會站出來堅決支持。
我們一方面要鼓勵汽車産業發展,另一方面又要調節和“對衝”汽車高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傷害。新車船稅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發展汽車産業和控制汽車污染的調和劑。同時,新車船稅是國家以法律手段強制每個車主為自己的碳消費埋單。既然是強制就肯定有反對聲音,這樣的強制手段對個人而言增加了一些負擔,但從長遠從宏觀來看,卻是必須的。所以,無論是汽車業界還是每個車主,應該對新車船稅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