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游資炒作物價的推手
2010-11-26   作者:馮海寧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究竟誰是農産品價格上漲主推手?多個部門曾經認識不一。發改委認為游資炒作是主因;而農業部官員&&,炒作不是農産品價格上漲主因;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更認為農産品不具有投資品的特性。顯而易見,如果診斷不一樣,對於“價格瘋漲病”的治療就不一樣,相關部門能否進行一次會診?
  天氣原因、供需失衡、游資炒作是不同部門眼中農産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但我更認同游資炒作,原因很簡單,從基本面上看供應並不短缺,而價格卻是輪番上漲,農産品市場更是頻現投機者身影。可以説,游資炒作推高這一輪農産品價格,已成為部分官方機構與經濟學界的共識。
  那麼,誰又是游資炒作的推手呢?這個問題似乎不言自明:貨幣發行過量。但我們不能把板子打在貨幣身上,而應該去追問發行貨幣的人。
  為應對後金融危機,監管者不斷&&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的本意是刺激經濟增長、支持實體經濟,然而,大量游資炒樓、炒農産品,人們禁不住要問,貨幣發行量為何沒有根據實體經濟需要“量體裁衣”?監管者發行的天量貨幣究竟多少真正進入了實體經濟?
  為避免貨幣超發引發物價繼續上漲,金融監管者一方面採取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來收縮流動性,另一方面嚴查信貸資金炒作農産品。但這些舉措到底能收到多少實效還是一個未知數。因而,金融手段調控物價的力度和頻率還值得反思。
  經過金融手段調控,是否意味着農産品價格就能回歸理性?答案顯然是“不一定”。因為是多頭資金參與農産品價格炒作,既有國內資金,據説又有國外游資。毫無疑問,多頭資金炒作農産品也與我們長期以來的投資渠道過於狹窄有關,而國外熱錢流入農産品市場也與缺少監管有關,有關部門不該為此深刻反思嗎?
  在有關部門連出重拳控制物價的背景下,國際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日前再次鼓吹農産品價格上漲,其在最新報告中,大幅上調了大豆和棉花價格預測,而調整後的玉米、大豆和棉花價格預測遠高於此前的遠期價格曲線。高盛集團這次鼓吹農産品價格是拿“耕地戰爭”來炒作,為此,我們要有所警惕。這是因為,中國各地的菜地減少,已經讓公眾嘗到了蔬菜價格快速上漲的苦果。當城鎮化、房地産與農産品爭奪有限的耕地時,我們不得不從農産品價格上漲中去反思耕地問題。以北京為例,北京市郊的菜地面積已從17萬畝縮減至1萬畝以下,蔬菜自給率僅為10%。我們是否進行過這方面的深刻反思?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游資要打擊更需給制度化出口 2010-11-26
桂林旅游:資源整合驅動業績 2010-11-19
限購壓力之下深圳樓市游資外溢 2010-11-19
八方游資鏖戰農産品市場 2010-11-17
遵化重點旅游資源一覽 2010-11-1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