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辣手整飭內幕交易“圈子文化”
2010-11-26   作者:李雲崢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內部交易案調查,涉及全美多個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對衝基金和共同基金交易人及分析師。監管機構正在審查是否存在多重內部交易的團夥,它們是否非法獲得總計數千億美元的利潤,當局計劃在今年底之前對其中一些案件提起控告;調查的另一個重點是核實高盛集團的銀行家是否通過洩露交易信息使某些投資者受益,但高盛發言人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實際上,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監管部門打擊華爾街“黑幕”的舉措就開始升級。以“帆船內幕交易案”引發的對衝基金內幕交易醜聞衝擊波為例,就曾不斷波及到越來越多的知名金融機構和著名企業並將之“拖下水”。早在2009年10月,美國警方就曾拘捕了相關6名嫌疑人,2009年11月美國司法部又宣布起訴了第二批共計14個嫌疑人,與此同時,FBI逮捕了其中的數名嫌疑人。這批嫌疑人包括對衝基金經理、證券交易公司的高管、律師、評級公司穆迪的分析師,以及一些IT公司人員。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涉案的關鍵人員幾乎全是印度裔人士,呈現出了一個少數族裔群體的“內幕消息網絡”。
  與亞洲等新興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更多呈現出的“親屬團”特徵相比,圈子文化似乎一直是華爾街內幕交易的重要載體,“帆船內幕交易案”裏的印度裔圈子只是各類內幕交易圈子中的一個浪花而已。因為社交圈子是傳播內幕交易的重要渠道,社交圈子和族裔圈子的混合體往往是內幕交易案的最常見載體,此前轟動一時的香港有關人士涉及“道琼斯內幕交易案”某種程度上也屬此類。
  除了社交圈子,“工作圈子”和“利益圈子”的結合,往往會出現上市公司高管集體內幕交易案件的發生。1996年底至1997年初,在美國3COM公司的股價飆升至其歷史最高位的時候,包括3COM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副總裁、董事在內的10名高級管理人員,在大約78.125美元的價位上賣出了大約89.6萬股的公司股票,通過非法內幕交易將5930萬美元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因為該內幕交易案存在高管利用虛假陳述等證券欺詐行為推高股價從而“高位出貨”的事實,數名投資者將3COM公司告上法庭並提起集團訴訟,3COM公司及其10名高管人員最終被判向投資者賠償2.6億美元的投資損失。
  只要有資本市場的地方,內幕交易事件必然就會時不時的像雨後的毒蘑菇一樣悄然出現,這幾乎已經成了一個定律。不過內幕交易雖然在不同時代背景的不同投資市場會用不同方式重復演繹,但從其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來看,每一次內幕交易事件的頻繁爆發期都必然會伴隨着一次打擊內幕交易的風暴期出現,並對此後多年的市場風氣和文化澄清産生潛在影響,而金融危機之後往往都是打擊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活躍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警惕華爾街資金全球逃頂 2010-11-26
通用回歸華爾街對A股的啟示 2010-11-22
美監管機構聯手清查華爾街內幕交易 2010-11-22
華爾街今年盈利或大幅下降 2010-11-18
通用汽車即將重返華爾街 2010-11-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