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展望"十二五"開局調控思路
2010-11-24   作者:記者 方燁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吳曉靈:貨幣政策應回歸穩健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建議,貨幣政策應回歸穩健,中國未來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上調空間。
  吳曉靈首先分析了2011年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她指出,國際形勢方面,在美歐日銀行系統恢復正常融資功能之前,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退出。因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對商業銀行融資的部分替代。從國內形勢來看,過於寬鬆的貨幣信貸環境減緩了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衝擊,但也惡化了調結構、轉方式的貨幣環境。“調結構,只有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才能産生優勝劣汰,但是在資金寬鬆的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的。”
  她認為目前中國貨幣過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必須給予正視。2001-2005年M2的增速超過GDP加CPI的增速5.4個百分點,2003年-2007年超過2.8個百分點,2008年-2010年3季度超過9個百分點,單純説貨幣供應量和GDP的比例並不能太説明問題,貨幣供應量超過GDP和物價增速過多的話,確實會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過去中國有一個商品化和資産商品化的過程,吸納了一些超量發行的貨幣,2008年—2009年為了對衝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的衝擊,這樣大量的貨幣投放,實際上還有一定的副作用。
  “貨幣政策應回歸穩健。”吳曉靈指出,過多的貨幣加大了通脹的壓力,催生了資産泡沫,必須加以管理。具體來説,按照最簡單明了的貨幣供應的控制方法應該是M2等於GDP的增量加CPI控制增量,放大1-2個百分點。
  除了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之外,還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減少貨幣政策的被動性,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進人民幣國際結算,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關於應對金融國際環境衝擊的對策。吳曉靈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加大對衝力度,減少國際游資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第二,理順要素價格,減少匯率壓力。因為評價中國匯率到底是否低估,首先要看可交易商品價格的情況,但是中國存在着嚴重要素價格的扭曲。如果把要素價格理順了,未必人民幣低估。第三,控制銀行間流動性和市場流動性,逼高市場利率,減低資産泡沫程度。中國準備金還有上調的餘地,因為中國的存款準備金是付息的,而且中國銀行制定存款準備金付息的尺度覆蓋銀行的存款成本,不會從財務上對商業銀行産生硬的衝擊。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央行官員經濟學家展望十二五 2010-11-12
警惕寵物經濟學家的觀點前提 2010-11-11
一個經濟學家的環球冒險 2010-11-10
《經濟學家是我的“仇人”》 2010-11-08
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的良心話 2010-11-0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