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關於動物保護的國際研討會。 |
■
反虐待動物立法的科學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陳甦教授提出:
人在我們的生態系統中究竟應該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這需要人自我的審視和自信。對待我們生態系統的其他重要構成部分,比如動物,人是否應當持征服者或者肆意利用者的態度和角色?
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副主任翟勇認為:
中國到今天提出了保護動物,為什麼要提出呢?一是為了可持續發展,二是為了維繫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
清華大學哲學系盧風教授認為:
按照現在的科技手段和今天的生産力發展水平來分析,人已經遠遠不在食物鏈這個生態鏈裏面了,因為人類不用一刀一斧式地面對猛虎,人類採用的是機關槍等現代手段。人不在食物鏈中,就不應當採用野生食肉動物採取的叢林法則來對待其他動物。
■
反虐待動物立法的歷史基礎
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曹菡艾教授指出:
一千多年前,中國傳統法律中就對如何對待牲畜有了嚴格規定,特別是對照顧工作動物、經濟動物的官員、飼養人員有嚴格的規定,如果違法的話要受到嚴格的處罰。這些規定比英國第一部《反虐待動物法》早了大約一千年左右,這説明反虐待動物立法並不是西方人所特有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常紀文教授指出:
中國清朝的晚期就有反虐待動物的法律條文。如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9月15日,京師外城巡警總廳制定《管理大車規則》,要求“不準虐待牲口”。1934年南京市政府以禮義廉恥為理論基礎,也制定了《南京市禁止虐待動物施行細則》。民國政府遷至台灣後,台灣地區以積累的動物保護法制為基礎,於1998年通過了既符合區情,又考慮國際發展趨勢的《動物保護法》,並於2000年頒佈了《動物保護法施行細則》、《寵物業管理辦法》等。2010年3月,台灣地區發生了一個值得大陸深思的案子:大陸的一個廚師到台灣表演活拔雞毛,未對雞進行擊昏和放血程序就把雞丟進滾燙熱水,迅速拔除雞毛,切塊,結果被台灣當局以殘忍為由,處以10萬元&&&的罰款。
中國環境資源保護法研究會會長蔡守秋教授認為:
文化大革命期間,把養寵物、關愛動物當成資産階級思想進行批判。一些本屬於我國的傳統文明,也是世界聞名的優秀、先進思想,如善待動物的傳統,一些人到現在還是不理解。
■反虐待動物立法的利益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常紀文教授認為:
中國是最大的農業國家,中國的牛、羊、豬等牲畜産量居全世界第一,可能佔全世界産量的四分之一。這麼大的一個生産國家,但是出口卻非常少。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裘皮生産國家,我國的毛皮卻很難打到國際市場。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因為我們的生産、飼養、加工動物産品過程中,有一些方法不符合國際社會的動物保護標準。
中國土産畜産進口公司的梁小寧經理認為:
我國在裘皮貿易、生産、加工方面,在世界佔着絕對的統治地位,但是一些國家以我國沒有專門的動物保護法為由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2005年出口是25億美元,2006年是11億美元,2008年是8億美元,2009年大約是10億美元。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有虐待動物的問題。
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曹菡艾教授認為:
由於中國現在沒有反虐待意義上的動物保護法律,因此在國際社會看來,一些個人殘酷地虐待動物的行為是國家的行為或者國家容忍的行為,這對中國的國家形象不利。
■
反虐待動物立法的社會基礎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何勇認為:
善待動物是人類善待同類的一個實踐或者延伸。國外曾對監獄裏關的連環殺人犯做過調查,發現70%以上的連環殺人犯在童年有不斷虐待動物的經歷。如果一個人在小的時候不斷去毀滅動物的生命,那麼他長大之後,就很可能在同類身上去表達。
重慶動物保護協會彭濤認為:
戒食貓狗,一些人會感到遺憾而不會感到痛苦。但是他們繼續吃狗、貓,會讓我們感到很痛苦。如果説一個大家庭,幾兄弟都不吃貓狗,一個小兄弟在廚房裏面把貓狗殺了,幾兄弟都很難受,兄弟們就説了,看在兄弟情份上,能不能不要這樣做?一部分公民的行為,如果讓另外一部分公民感受到強烈痛苦的話,這種行為是否應該由反虐待動物法禁止?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陳甦教授認為:
講反虐待動物,其實是講人對動物要有品德地利用。既然人和人之間反對相互虐待,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虐待動物呢?如果我們不虐待動物,那麼人和人之間的虐待就會更少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孫憲忠教授認為:
現代社會有自己的道德規則,人類必須用這個規則來約束自己,人道地對待動物。目前要人道地對待動物,核心的問題還是反虐待的問題。
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副主任翟勇認為:
虐待行為,不管是虐待動物還是虐待人,都是邪惡的行為,應當堅決反對。
■
反虐待動物立法的作用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常紀文教授認為:
一個虐待動物的道德淪喪事件發生後,新聞報道了,道德也譴責了,但是類似的事件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説明,僅憑道德説教的力量,難以發揮有效的阻卻作用!一個國家應該通過立法來捍衛自己良好的傳統。無論從世界文明的發展趨勢、中國文明發展的歷史,還是現實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制定《反虐待動物法》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中國的綜合國力達到全球前列,一些人以“保護人權”為由阻止反對虐待動物入法,實是社會風化之倒退。
■
反虐待動物立法的民意基礎
北京市公益法研究會會長劉凝律師認為:
關於吃貓和狗肉的問題,大多數人可能對這些事情不太關心,因為他不會熱衷於吃貓和狗肉。但有一些民族和地方很熱衷於吃貓和狗肉,比如説朝鮮族和貴州的一些地區,這是地方很熱情的待客方式。你提出這麼一個建議,要求在部分地區禁止吃貓和狗肉。一部分人認為你反對我吃狗肉,不合理!一部分人認為你無聊!我非常贊成反虐待動物,但要真正推動立法,無論從立法技巧,還是從我們推動立法的方式上,我們都應該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常紀文教授認為:
傷害動物侵害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情感。立法如考慮禁止虐待動物,説明中國已經進入新的文明發展階段,是符合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