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需要引進“分離”和“公開”
2010-11-23   作者:吳玲  來源:武漢晚報
 
【字號
  記者近日獲悉,國家發改委正抓緊啟動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相關工作,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促進此項工作加快推進。(2010年11月22日《京華時報》)
  “公車猛於虎”。它是吞食公共財政資金的最大“耗子”。據有關資料統計,2005年以來,每年政府的支出以1000億的速度在增長,整個行政支出的匡算是9000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公車,公車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長。而且,最糟糕的是,大部分公務車名為公車,卻變成了各級官員們的專車、私車,浪費巨大,據調查,一輛公務車每年的運行成本至少為6萬元,有的高達10萬元,地方公車消費佔財政支出的比例為6%—12%,有些地方甚至更高。
  然而,從1997年廣東車改試點開始,公車改革已經走過12年,有的地方改革啟動後很快擱淺,有的地方據説很有成效,但公眾對其持續性並不樂觀。
  在今年兩會上,有代表認為,公車改革其實不需要什麼複雜的方案,只要人大代表盡了自己的責任,嚴格地制定每年政府的預算,就能解決這一問題。民革中央則在《如何破解公車改革之困局》建議中,建議取消廳級以下專車。
  從目前公車改革試點來看,模式趨同:一為公車貨幣化;二為公車集中管理;三為兩者模式的結合。其結果是,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員,既拿了公車補貼,但“公車私用”現象仍然還是那般模樣。公車的費用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公車改革之所以成為“老大難”,關鍵的問題是公車改革總是行政單方面主導,而改革的對象又是行政官員自己,自己“改革”掉自己的切身利益,怎麼可能改得成功。
  今年3月,溫總理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公務用車配備使用制度改革的條件。筆者認為,要順利推進公車改革,應當引進兩個概念,一是分離,二是公開。分離是指改革的推動者和改革對象相對分離,公車的管理權和使用權相對分離。前者分離可以由“自上而下”來解決,比如由國家發改委真正徹底地做出示範,然後由國家統一公車改革思路。後者分離可以制度由國家設計,執行交給地方。公開則是完全、徹底、長效的公車公示制度,指將公車使用狀況置於制度監督、人大監督和公共監督之下。但願國家發改委啟動的試點,能為公車改革起着示範效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公車改革需要上層“範本” 2010-11-23
公車改革不在“改”而在“革” 2010-11-23
公車改革要防止權力另辟蹊徑 2010-11-23
公車改革:重罰之下,或無勇夫 2010-11-23
用陽光財政來給公車改革上保險閥 2010-11-2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