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通脹總動員治標更需治本
2010-11-23   作者:傅子恒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新華社21日受權發布《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及時採取16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此次國務院通知選擇由新華社進行發布,使人們感覺到此次的防通脹正在進行一場輿論的“全民動員”。這是官方利用媒體進行市場“預期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
  措施保障方面,我們觀察到,16項措施中有屬於長期“治本”的部分,如大力發展農業生産、穩定農副産品供應等,更多的屬於短期的應對市場漲價衝動而採取的“治標”措施,與近期以來的管制措施一脈相承,如協調保障農用物資的供應、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加強價格監管執法、實行“米袋子”與“菜籃子”的首長負責制等。政策作用的目標,主要以行政手段措施,對市場炒作等投機行為以及投機衝動進行控制。
  政策效果方面,對物價直接行政干預的作用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可以緩解成本推升型通脹,如價格管制配合價格補貼,通過對經營者進行成本補償的方式,可以避免或者減輕價格向消費者轉嫁的壓力;二是通過對物品囤積、炒作等投機行為進行打擊,以擠壓投機者暴利的方式避免價格向下游進行傳導,從而對於人為抬升引起的價格上漲起到立竿見影的抑製作用。所以我們認為,行政管制對物價控制的短期效果,實際上無需懷疑。而“全民動員”式的輿論動向預示的是上下各方在認識上取得了一致,政策的落實使人們有理由期待,物價的快速上漲勢頭在全國一致的努力之下,是能夠管控得住的。
  而行政管制手段的政策效果只在於短期應急,同樣也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長期來看,人們更需要關注的還是物價控制的“治本”之策。
  “通脹從來都是一個貨幣現象”,這是站在資本循環與周轉的角度來説的。而從實物循環與人們預期角度來説,通脹同樣意味着供給的相對短缺,如果供給充足,市場一般並不懼怕價格的上漲。比如目前農副産品價格的上漲沒有也不太會引起人們的恐慌,原因是人們相信相關物品供給充足,只要流通環節暢通以及政策對供求與流通的保障與疏導合理、有力,嚴重通脹並太可能會發生。
  如此來看,長期的“治本”之策應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商品循環與周轉過程中的供需平衡,這其中既包括對需求(尤其是市場不合理需求)的控制,更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滿足市場需求的供給增長;二是貨幣政策的適應,避免人為過多注入流動性。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兩個方面做得好了,物價漲升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既有問題出現的成因是複雜的,問題的解決同樣也是複雜的。但有一點應該是明確的,那就是政策的中長期目標,應該是朝向這個正確的方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反通脹壟斷國企責無旁貸 2010-11-19
反通脹:“限價令”是下下策 2010-11-16
收入穩定增長才是最佳反通脹手段 2010-08-26
放鬆反通脹將給中國帶來危險 2008-06-27
反通脹,多打“組合拳” 2008-06-2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