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比深圳還要近嗎
2010-11-23   作者:王海濤(北京,媒體從業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中國公司再掀一波赴美上市的小高潮,今年以來,已經有32家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相關報道見B03-B07版)。有報道稱,在美國上市的非本土公司中,中國公司的數量已經位居第一名。為什麼這麼多的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而不選擇在中國境內上市?在中國2009年已經設立了創業板的背景下,未來“移民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是否會減少?
  中國公司大量赴美上市,或許可以從“中美”兩個方面解讀:中國市場創業環境不錯,産生了大量有待IPO的公司;美國的資本市場比中國更方便IPO,中國公司到美國雖然路途遙遠,但在一定意義上講比去深圳還要“近”。
  如果納斯達克比上交所、深交所距離中國公司“更近”,這應該是一件尷尬的事情。當紐交所的代表常駐北京為中國公司服務的時候,中國的眾多公司要想在中國上市,可能需要“走門路”或排隊。對於有些中國公司來講,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浩瀚的太平洋,而是排隊等候。在資本市場上,有形的距離與無形的距離不具有可比性。由於美國市場的開放性,對於那些赴美上市的公司而言,世界已經是平的。
  一家公司選擇在哪個市場上市,是這家公司的自由,去美國上市,並不意味着其不能在中國上市。只要其符合上市的條件,願意接受上市的規則,在哪上市都是一種成功。所以,從公司的角度講,不在中國上市並非是一種損失。
  但是,對於中國的資本市場,這不能説不是一種損失。市場的魅力在於開放,來去自由。什麼股票能在市場上交易,讓市場本身去決定。資本市場,從本質上講,與我們身邊的菜市場是一樣的。什麼樣的菜能到菜市場上去賣,取決於這種菜是否有人買。同樣,什麼樣的股票能夠上市交易,取決於這個股票有沒有人買。
  顯然,在現實中,一個公司的股票能否上市交易不是這麼簡單,而是太過複雜。複雜的原因,是一系列的機構,通過一系列的門檻,替市場選擇,也就是替買方選擇。設置一系列門檻的理由是為了保障買方的利益,也即為了保護投資者。
  這個理由看起來是無可挑剔的,但事實上卻承擔着一定的“邏輯風險”——也就是説,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挑選之後,這些上市的股票都是優質的,買這些股票的投資者的利益都是能夠得到保護的。這個邏輯顯然講不通,所有投資者都被教導一句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也就是説,監管者代表投資者擁有審查股票上市資格的權力,但卻不能承擔保障投資者利益的義務。
  當然,任何市場都是有門檻的。即使是菜市場,也是有門檻的,不可能允許有害的蔬菜進市場 。但現實中,監管者設置的門檻,可能不僅僅是不讓有害的“蔬菜”上市,而是讓“不美”的蔬菜上市或者直接限制上市“蔬菜”的數量。一個市場如果對供應限量,或者用難以量化的標準去限制“美醜”,這個市場供應必然會出問題。而市場的核心,不過就是“供應”與“需求”兩個關鍵詞。市場願意供應什麼,市場需求什麼,歸根到底只有市場最清楚。
  中國公司遠赴海外上市,除了其熱愛美國市場之外,不能説與國內市場的門檻高沒有關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獲納斯達克最大海外市場三連冠 2010-08-06
納斯達克與中國企業 2010-06-01
國泰納斯達克100指基近日發行 2010-03-19
期待中國的納斯達克 2009-09-22
納斯達克上市的程序 2009-09-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