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6條中哪些措施最有效?
2010-11-23   作者:鄭風田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鄭風田

  連日來的物價上漲,尤其是農産品價格上漲,已讓百姓坐不住了。國務院這次公布的16條措施中,農産品成為本輪調控的核心主線,其中哪些措施對平抑農産品價格有效?那些措施有眼前的效果?哪些措施有長遠的影響?細細讀來,有以下感覺。
  一、糧食收購資格審核與深加工叫停最有力。
  第十條,即“規範農産品經營和深加工秩序”,如果執行得好,應該是最有效的調控手段。“整頓主要農産品收購秩序,嚴格糧食收購資格審核;落實經營者最高庫存量的規定,加強糧食收購資金監管;取締無證照收購加工棉花的行為。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對玉米深加工企業進行全面清理,關停違規建設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加強對收購資格的審核,也就是進行准入限制,是一個撒手锏。把一些想趁機炒一把的公司給清除出去,而對目前從事收購者也進行最高庫存量的限制,從資金上來進行監管,從而達到調控目的。但問題是游資也可以跟有資格者合謀。另外一個有效措施是對玉米深加工進行限制,也就是不讓那些進行深加工的企業多收玉米。
  二、流通暴利農民受損問題難解決。
  第三條是講流通的,試圖通過綠色通道來降低農副産品流通成本,但其效果究竟有多大要打個問號。因為我國農産品流通一直存在“暴利”,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綠色通道也不是一兩年了。一個好的做法應該是加強産銷對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讓生産者聯合才可能真正讓從事農産品供給的農民得到好處。韓國直接由農協在城市建超市,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我國目前還鮮見合作社開辦的超市。
  三、發放補貼對象與方式應提高精確性。
  第六條“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第七條“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很好,為避免低收入與弱勢群體在漲價中受損太大,的確應該發放補貼。但直接給“學生食堂補貼”還是給學生補貼,應該好好算筆賬。給食堂補貼,學生們能否享受到這些補貼還是存在問題的。
  四、調控農産品價格與保護農民利益如何協調?
  國務院16條對如何降低生産成本以確保調控中不傷害農民利益很少涉及,這會帶來一個大問題,農民種糧的比較利益在各行業中應該是最低的了,如果未來農民寒了心,都不種糧了,糧食安全怎麼辦?如果供給出現問題,再怎麼調可能都無效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務院下令嚴打股市內幕交易 2010-11-19
國務院確定增加柴油産量 2010-11-18
溫家寶:國務院正擬定措施 抑制價格過快上漲 2010-11-17
桂林旅游綜合改革方案年底上報國務院 2010-11-10
央企紅利上調方案報國務院 2010-10-2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