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日前,權威人士稱有關方面最近將&&政策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發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進&&一攬子控制物價上漲的措施,具體可能包括限價、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居奇等,尤其加大對炒作棉花和玉米行為的懲罰力度。 從“深圳人去香港打醬油”到“市民綠化帶種菜”,物價上漲已不僅僅是經濟現象,而是更多催生出了心理焦慮,甚至還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儘管物價上漲本質上也是供求關係的體現,但是,假如對公眾的通脹焦慮毫無體恤之情,顯然説不過去。這個時候,發改委及各地政府即將&&一攬子控制物價上漲措施的承諾,在這個物價上漲的時代,的確多少令人欣慰。 應該説,物價是否穩定,其實不僅關係到大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經濟走勢,更直接關係到最基本的百姓生活。一旦物價進入快速上行通道,甚至絕塵而去的話,通脹這一經濟現象的背後必然將上演更多的民生疾苦。從這個角度來看,發改委出招穩定物價,的確不失明智,更彰顯責任。 不過,物價終究是個經濟命題,最終決定物價的也只能是市場之手。這個時候,發改委穩定物價的招數,假如僅僅是限價、價格補貼或是嚴懲囤積居奇,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恐怕還不能過早樂觀。 事實上,萬事都有其規律,物價問題也同樣不能例外。筆者以為,作為基本的市場供求規律,只要市場供不應求,物價就必然有上漲的動力,而這個動力,僅僅靠限價、價格補貼,甚至是嚴懲囤積,其實並不能治本,頂多只能收穫“摁下葫蘆浮起瓢”的效果。以當下的貨幣驅動型物價上漲為例,流動性過剩所形成的需求過度才是導致當下物價上漲的真正源頭,此時此刻,假如不去收緊流動性,僅僅是去限價、補貼,抑或是嚴懲囤積,其實依舊只是停留於救火的階段,如此紛繁蕪雜的商品種類,限價、補貼究竟如何做起,嚴懲囤積又以什麼為界定標準,其實都難於操作,而從“逗你玩”到“蒜你狠”再到“蘋什麼”,限價和補貼恐怕也很難跟上游資炒作的節奏和步調。 基於上述視點,穩定物價顯然更需務實地去調整和改變影響物價的市場條件,並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整來改變公眾對於通脹的預期。離開了這個前提,僅僅在限價、打擊囤積上做文章,不僅相當被動,恐怕更是一廂情願。但願發改委穩定物價的決心別像穩定房價一樣,反而事與願違地釋放出物價穩不住的信號並繼而加速物價的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