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通脹:“限價令”是下下策
2010-11-16   作者:匡賢明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當下幾近失控的物價上漲,已遠超公眾的心理承受能力,為維護社會穩定,一些地方政府,例如福建省,甚至直接&&了“蔬菜限價令”等價格控制手段。
  不可否認的是,“限價令”確出於為民之心,但是,一方面,經濟規律不以好的政策意願為轉移;另一方面,對民眾來説,他們要的是中長期的價格穩定,而不是一時的穩定。這就需要從更高層面上審視這些價格管制手段。
  從現實情況看,由於多種原因,未來幾年物價過快上漲的壓力都會客觀存在。從貨幣政策看,在反危機中實施的實際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客觀地説是造成當前通脹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社會産品沒有相應增加,超發的貨幣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最早導致房地産價格的高漲。樓市調控後,相應的貨幣流向其他領域,尤其是生活必需品領域,帶動了這些産品價格過快上漲。
  從這個角度來説,反通脹是一個中長期的任務。以臨時的價格管制要實現中長期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反通脹要用經濟手段去疏,而不是行政手段去堵。央行應盡快實施相對緊縮的貨幣調整。通過加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等回籠過量貨幣。從這個角度説,多部委聯合控制物價,如果沒有央行的參與,很有可能演變成為行政控制,最終影響的是市場的運行效率。第二個根治通貨膨脹的方法,是社會産品同樣規模地增加。但短時期內社會産品增加43萬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經濟手段只能在中長期內發揮其基礎性作用,而很難在短期內有效控制價格。
  反通脹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當前我們的反通脹政策,是真正的“兩難”。行政手段短期內效果大,但負作用明顯;經濟手段是治本之策,但短期內效果有限。打破這個兩難並不是沒有辦法。例如,徹底改革當前的結售匯體制,為擴大加息創造空間。再例如,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構築新的“池子”。目前民營經濟手中的貨幣,無法進入到壟斷行業中進行投資,投資渠道狹小,迫使過量貨幣涌向消費領域。目前看來,僅放開壟斷行業准入門檻已經遠遠不夠,反壟斷需要從消除門檻轉向&&鼓勵和吸引政策,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壟斷行業投資。
  應當説,反通脹的改革政策工具,遠比行政政策工具有效得多,遠比貨幣政策工具要多得多。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和魄力使用這些改革政策工具。如果仍然延續傳統思維,缺乏敢於改革的勇氣,那麼通過價格管理等直接行政干預的做法,恐怕會成為一劑上癮的藥。而這,卻是反通脹的下下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收入穩定增長才是最佳反通脹手段 2010-08-26
反通脹貨幣政策仍大有可為 2008-06-27
反通脹與救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2008-06-18
降低反通脹成本財政體制亟待轉型 2008-05-28
中國貨幣政策重點是反通脹 2008-05-1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金本位”復辟?[思想]央行官員經濟學家展望十二五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