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關總署監管司官員稱,對進境旅客攜帶的行李物品規定免稅限值的做法符合國際通行做法。海關對ipad徵稅千元被指過高,該官員稱主要是為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關時效。商務部致函海關總署稱海關規定與WTO規則不一致,海關未回應。(《新京報》11月15日)
高關稅的合理性,竟然主要在於“方便旅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旅客的通關時效”。如此荒誕不羈的理由,出自於專業稅官之口,那麼,所有專業的追問都可以心照不宣地歇菜了。3000多元的物品,按照5000元的標的收費,一收就是20%%的近乎懲罰性稅率,人家還深情款款地説,這是方便了你——你還有什麼心情搬出WTO或者自由貿易、又或者民生維艱來説事兒呢?大家都不在一個對話平台上了,既然走上了“為了你好”的康莊大道,還有什麼事不能做、又有什麼錢不能收?
據説,原本這個5000元的界限確實早就有了,但這些年執行起來沒那麼較真——這中間的講究就在於“原本”二字:原來的5000元人民幣是個什麼概念?原來的電子産品又是個什麼價格?原來的各國貿易壁壘又是多高的門檻?時至今日,海關卻把原來執行得差強人意的政策重新撿拾起來,拿老標準一竿子到底收新稅,個中緣由不免令人浮想聯翩。猶記得三聚氰胺犯事兒的時候,國外奶粉的民間流通在海關被課以重稅;Ipad暢銷了,又對其“追打圍剿”;據説馬上就是國外打折季,大量海外代購即將登場,這稅自然就更得收嚴。
皇糧國稅,道理人人懂。但稅要收得人心服口服,恐怕就不能泛泛地搬出“方便旅客”的劣質藉口。真要“方便”,不收稅豈不是更徹底?至於“通關時效”,難道多出來一個收稅環節反而大家走得更歡了?即便要收稅,高起徵點和高稅率似乎也與群眾的“方便”扯不上什麼關係。當然,人家也只是個説法而已,正兒八經地辯駁反而顯得我們很無趣——因為給個説法是走個程序,至於説了什麼,其實都不重要。這就好比小説中的“綠林剪徑”高手,拿了你的錢,總要附贈個什麼理由,譬如“此路是我開”之類——你再去正襟危坐地考證路是不是人家開的,就顯得很傻很天真。
原諒那些荒誕不羈的收錢理由吧。因為理由是當不得真的,越是荒誕,越是寓意着收費決心的鏗鏘悍然。譬如水電煤氣價格漲了,人家説這是為了怕你浪費,幫助你早日過上低碳生活;譬如協會中心要來收費了,唱的都是反盜版、保護創作權;譬如國有商業銀行推出收費新大餐了,説的都是此前幫你免費了N年,你再不交不僅不夠意思、也容易搞得人家活不下去;譬如高速公路收費生生不息,你別管人家貸款有沒有還清、理由就倆字——“還貸”……
面對Ipad千元稅的爭議,商務部有點看不下去,海關總署顯得很深沉。不管怎麼説,大家都是文明人,又不是掐脖子打架,反正錢都收了,要麼乾脆沉默到底,要麼就不要煽情,把道理分辨清——怕就怕你跟它講道理,它跟你玩深情,你跟它談民生,它跟你玩理性。錢都交了,聽句真話還真不那麼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