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圈地運動背後是財政問題
2010-11-15   作者:笑蜀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絕大多數村改居,是在沒有對農民的切身利益做出系統和完善的安排的前提下啟動的。通常的情形,是宣布一個單方面的政策,每套宅院置換樓房多少平方米,或土地折合每畝多少人民幣,然後就扒房。産權置換是行政定價,零談判;就業是基本不考慮;集體資産去向是基本不交代。村改居的主題很直接,就一句話:要地不要人。
  這是村改居。至於更大規模不改居,即不進城的撤村並社,我很難發現一個積極的案例。這原因也簡單,撤村並社之後農村依然是農村,農民依然幹農活。唯一改變的,只是農民把自己的宅基地交出來,搬進政府指定的樓房集中居住而已。在地方當局眼裏,當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産權置換問題,就業援助問題和集體資産去向交代問題。要地不要人的功利心更加沒有掩飾。
  媒體已經廣泛報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對新圈地運動有過尖銳抨擊。他聲稱這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強調指出:“在這場讓農民上樓運動的背後,實質是把農村建設用地倒過來給城鎮用,弄得村莊稀裏嘩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央政府的意見。陳錫文反復批評新圈地運動是地方政府曲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但地方政府何嘗不知他們是曲解?他們不過是明知故犯,故意造成法不責眾的態勢,以此把他們對中央政策的曲解合法化,迫使中央政府接受這一既成事實。
  這就是説,

在財政大頭被中央政府拿走,地方政府吃小頭,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財政一旦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地方政府肯定要理直氣壯地把手伸進老百姓的腰包裏,由此引爆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則以維穩之名一概高壓處置。此種狀況蘊含巨大政治社會風險。如何最大限度壓縮政府成本,把人民養不起的政府變成人民可以輕鬆供養的政府,是整個政治改革的主題。
  (摘自《時代周報》第104期,11月15日出版;標題有改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撤村圈地:讓農民們自主決定 2010-11-11
圈地運動製造了高增長的假象 2010-11-04
網民熱議“撤村圈地”背後的政策濫用 2010-11-04
“圈地運動”大躍進必須遏制 2010-11-03
撤村圈地遺禍子孫 2010-11-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金本位”復辟?[思想]央行官員經濟學家展望十二五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