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員經濟學家展望十二五
2010-11-12   作者:記者 方燁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金碚
  發展新興産業要解決四個戰略問題

  金碚在會上&&,中國以前過度依靠土地的發展模式現在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這需要解決四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金碚説,我們現在都在説後金融危機時代,但什麼是後金融危機時代,很不清楚。按照一些金融專家的數據來看,全世界金融危機確確實實已經被遏制住了,但是又可能還會産生第二次危機。金融危機為什麼這麼頑固,原因就在於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不僅僅是在金融領域,它實際上是實體經濟的基礎無力支撐過度膨脹的金融泡沫。因為産業發展核心技術的創新方向不明,通俗地説就是不清楚到底什麼值得投資,最終導致了投資人的信心基礎崩潰,爆發了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為什麼金融危機過不去,是因為到現在為止美國仍然非常迷茫,由於實體産業發展仍然前途不明,金融投資的信心基礎仍然不夠堅實。所以美國還只能繼續用超量寬鬆的貨幣投入來刺激經濟。如果不回答實體産業發展路在何方這個問題,經濟衰退和危機的陰影就將揮之不去。龐大的金融投資資金如果不明確往哪去這個問題,金融的投資就會飄忽不定,往哪投哪個價格就上漲,將會産生很多泡沫。
  中國的産業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也面臨着向何處去的問題。中國還處於工業化的中期,從實體産業層面來看,中國投資的環境、空間比發達國家要大。中國30多年來經濟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實際上是基於獨特的産業發展路徑。我們經常講中國經濟發展靠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是對的,但是中國的財富究竟是從哪來的?有一句老話叫資本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展極大地依賴土地資源,包括能源和礦産,依託於土地和資源的開發投入。
  中國從幾十年前的貧窮的代名詞,突然變成了充滿財富的國家。怎麼會變得這麼快呢,其中土地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給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算一算賬,他們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土地和各種資源的開發。
  然而,當前應該看到,儘管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土地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撐可持續的發展。中國的産業必須要擺脫對土地資源的過度依賴。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國家提出了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這裡,要解決四個最重要的戰略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要有資源環境戰略。中國不可能停止工業化的步伐,發展仍然是硬道理,仍然是第一要務,所以必須繼續推進工業化。中國不僅要成為一個製造大國,而且要成為一個消費大國,不僅要成為世界工廠,而且要成為巨大的新興市場。在這個過程中,資源、環境的壓力會更趨強烈。所以戰略性的問題是必須要實現節能環保,開發新能源,新材料,這已經成為中國産業發展最重要的戰略內容。只有在這個方面取得實質性和全面性的進展,才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簡單地説,中國發展工業,既要發展一些資源密集型産業,也要節能環保,這是一個戰略問題。
  第二個問題,中國競爭力的源泉必須改變。過去中國的競爭力主要依賴於低價格的資源,低標準的環境保護,低水平的勞動報酬,以這樣一種辦法來保證産業的競爭力,然而這一優勢現在正在弱化,所以必須要轉變發展方式,要主要依靠技術創新和制度優勢這樣一個新的源泉來支撐産業的競爭力。尋求和拓展産業國際競爭力的新源泉是中國産業發展的決定性戰略措施,如果沒有競爭力什麼戰略都實行不了。
  第三個問題,必須要繼續推進機制體制的優化戰略,實現機制體制的優化。我們想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就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戰略總是有主觀選擇性,往往在重點領域集中力量,這意味着政府的作用要強化。但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絕不意味着可以脫離客觀規律而任憑主觀意志擺布。在發展新興産業中政府要發揮規劃引導和扶持作用,但絕不可以忽略市場公平競爭而過度行政干預。
  第四個問題,在實施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過程中,還要實施自主性開發戰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要走更加開放,而不是封閉的道路。中國自主發展和自主創新並不排斥公平的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國外的人有一些誤解,認為中國自主發展了,自主創新了就意味着要封閉了,不是的。中國發展這些戰略性新興産業不僅僅只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且對世界也非常有益,特別是中國確定發展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具有非常強的正外部性,體現了中國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戰略挑戰所做出的極大努力。因此,中國發展略性新興産業理應受到世界的歡迎。


12345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稀土産業入選“十二五”科技規劃 2010-11-10
上海“十二五”力推文化産業快速發展 2010-11-10
“十二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環境 2010-11-09
“十二五”投資應大幅轉向民生 2010-11-09
能源局:“十二五”煤礦整合為主新建為輔 2010-11-0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誰是“柴油荒”的禍首?[思想]陳曉彬:貨幣戰未必真打起來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