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國內兩家知名互聯網企業騰訊和360鬧得不可開交,先是口水戰,繼而展開“貼身肉搏”。騰訊和360之爭,折射出諸多話題,諸如用戶利益的保障、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互聯網行業監管的缺位以及相關法律的滯後等等,引起業內外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共鳴。
然而,以時代精神燭照,“騰3之爭”讓筆者還觸摸到一個包容性發展的問題。
事情總得從利益之爭的緣由説起。事發360公布騰訊“窺視用戶隱私”的消息。窺視用戶隱私?這歷來是一觸即痛的敏感神經。你如此説我,這還了得?於是騰訊被激怒了。本應採取法律手段回應360的指責以及公眾的關注,但騰訊認為走法律程序“時間太長”,擔心自己在此間利益受損。騰訊此後的舉動是宣稱裝有360軟體的用戶不得兼容QQ聊天。此舉自然激惱了億萬網民。據報道,對於騰訊和360之爭,幾天前互聯網行業管理部門已經發話,讓兩個軟體互相兼容,各打五十大板。
儘管紛爭暫告一段落,但“騰3之爭”確實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問題一開始就被忽略。360如此指責騰訊,採用的是合法途徑嗎?“窺視用戶隱私”究竟由誰來舉證?舉證階段可不可公之於眾?由誰説了算?騰訊究竟有沒有窺視用戶隱私?也許,弄清上述問題的過程會很長,筆者在此無權也不想搞清楚誰是誰非——因為,那是行業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活兒;也不想説誰的好壞,因為在是非沒弄清楚之前,還不能口誅筆伐。只是,有個問題無論如何要先弄清楚想明白,那就是企業包容性增長的問題。
所謂包容性增長,是指一國經濟增長、人口發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間的有機協同。包容性發展有很廣泛的範疇,往小處説,微觀企業的發展,似乎也不容忽視包容性增長。
“騰3之爭”後,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述:一個軟體生産商肆意決定自己軟體的兼容環境,人為排斥其他的軟體,是業界前所未有的,即使蘋果、微軟、雅虎也不敢。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盈利不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唯一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作為社會公民的企業,被賦予更多的社會責任,其中就包括客戶責任和夥伴責任。壟斷,自然與包容性增長背道而馳。目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要善識時務,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思路,多考慮包容性增長的意識和作為。
“騰3之爭”也不是孤立的。扯遠點,當年的雙匯和春都互相攻訐,弄得大家乾脆凡河南的火腿腸一概不買。今年7月間,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深陷惡性競爭漩渦,後來發現,原來這是蒙牛公司的高管及其雇用的公關公司啟用“網絡推手”、“網絡水軍”損害同行業競爭對手伊利集團的商譽,此番鬧劇最終以蒙牛方面涉嫌商業毀謗而收場。
據説,騰訊與360之間,早有積怨,爆發“戰爭”乃預料之中。因為,這些企業一直不明白如此一個道理:包容性增長除了多方共贏的增長,更應該是良性有序的增長。有位知名經濟學家説,市場的邏輯是,你如果要幸福,你首先要使別人幸福,如果別人不幸福,你就不可能幸福。看來,中國企業該補上包容性增長這一課了,那些以鄰為壑的企業早該懸崖勒馬了!
|